細節,決定成敗。
許多改變都是由一個小處開始的,許多大事都由小事累積的。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說法經久不衰,細枝末節中能窺探到諸多真章曾仕強說:識過觀仁。
想要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無需看他的衣著、樣貌。
只要看他這三點小細節就知道。
01
談吐見人品
《警世通言》中有一句:觀棋不語真君子,把ㄐ丨ㄡˇ言多真小人。
曾仕強先生說:真正的君子都是少言、寡語、實干的人。總是喜歡湊熱鬧,只會雜咋呼呼、多嘴的人往往都是真小人。
談吐見人品,說話看智慧。在這個世上,管住嘴,會說話,是一個人最難得的修為。
我曾經聽過一個寓言故事:有位國王給智者出了一道題,他問智者:「什麼是這個世上最貴也是最廉價的東西?」
智者回答道:「是舌頭。」
國王不解,于是智者答道:「舌頭控制著嘴巴,舌頭能說出世上最優美的話,也能制造最惡ㄉㄨˊ的陷阱。」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優美的言辭里藏著一個人日積月累的氣度,長著一張惡ㄉㄨˊ的「刀子嘴」的人也不會有一副「菩薩心腸」。
正如蘇格拉底說的:言語中能生玫瑰,也會生出葳蕤。一個人的人品高低,都藏在他的一言一行當中。
所以,判斷一個人是真實還是虛假,只要看他如何對別人說話就知道。
02
書品見格局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于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
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讀書是一種低成本、但高回報的投資。
讀書的好處有很多,但在曾仕強先生看來,讀書最大的作用,就是判斷一個人有無格局。
曾仕強先生說:讀書的目的不在于創造多少財富,在于能明晰做人的道理。
一個人讀過的書里,藏著他的眼界與格局。想要判斷一個人能不能成大事,看一個人讀過的書就知道。
《還珠格格》里有一個經典片段:乾隆帝中秋設宴,讓紫薇和小燕子到殿前同樂。
ㄐ丨ㄡˇ足飯后,乾隆帝以「明月」為題,讓紫薇和小燕子作詩。
博覽群書的紫薇出口便是一句:「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輪到小燕子時,她磨磨蹭蹭半晌,才擠出來一句:「大白月亮高高掛。」
兒時看著片段只覺得搞笑,多年以后再看,深感「書到用時方恨少」。倘若我是劇中的人物,也會替小燕子感到尷尬。
其實縱觀我們的人生,有許多時候,讀過書的人和沒讀過書的人高下立見。
讀過書的人看黃沙漫漫,會說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沒讀過書的人,只能說一句:好多的沙子。
讀過書的人看瀑布飛流,能談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沒讀過書的人,只會叫一句:好大的瀑布。
有無讀書,不僅在談吐間有所分別,在遇事上也是天差地別。
讀書或許無法改變一個人的境遇,但是能幫助他在遇事上冷靜不驚,能夠從容解決。
判斷一個人能不能成事,就看他能否靜下來去讀一本書。
書品見格局,讀書鑄造靈魂。
你生命里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會成為搭建你人生格局的磚頭。你閱過的每一個文字,都會成就你的人生。
03
態度見高度
曾仕強先生說到,做人有三大修養,第二點就是我們不要強詞奪理。
他說:
「我們是經常既不認輸又不認錯。明知道自己黔驢技窮,還在那ㄙˇ嗑。」
習慣于強詞奪理的人,別人并不會覺得他十分「有理」,反而會覺得他「一竅不通」。
做人,最高級的智慧不是「爭面子」,而是敢「認慫」。
在易經六十四卦中,有一個卦象名為「謙」。
古人說:盛滿易為災,謙沖恒受福。一個人能夠做到事事謙卑,謙虛待人,謙遜做人,他的福氣才會源源不斷的來。
謙虛,是做人的態度。一個懂得謙讓的人,定然是個虛懷若谷的人,擁有海納百川的心胸氣量。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人生路,也會好走很多。
所以,真正聰明,值得深交的人,從來都不是活在驕傲里的人。那些能夠低頭,適時彎腰的人,才是最精明的人。
懂得保持一份謙遜的態度,如此,你的人生也會越走越順。
認識一個人容易,但看懂一個人很難。
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
想要真正了解一個人,看的不是表面,而是細微之處。
知微見著,睹始知終。
愿你能做好人生細節的每一小步,成就廣闊人生的每一大步。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