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
老子說:「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
貪婪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所謂:貪財而取危,貪權而取竭。
人,只有知足常樂,才會永遠富足。
太貪,一無所有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中講:「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過分 追求錢財,而失了本心,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有的人,甚至送出了性命。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僧人驚慌失措的從樹林裡跑了出來,
剛好遇到兩個散步的友人,便說:「太可怕了,我挖出了一箱黃金。」
兩人心中大喜,于是忍不住問道:「那箱黃金在哪裡,告訴我們吧!」
僧人說出位置,他們立刻動身,找到了黃金。
見到黃金,他們貪念立起,便心懷鬼胎地討論如何將黃金拿回去。
其中一個說:「現在拿回去,惹人注目,不如晚上行事,現在你回去取一些飯菜,先填飽肚子。」
他就想:等他回來,我就在他身後,拿起棒子打死他,剩下的金子就都是我的了。
而回去拿飯菜的人想:不如給他的飯菜裡下毒,他死了,黃金就是我的了。
結果,一人被木棒打死,一人被飯菜毒死,
臨死前,他們才想起僧人說過的話...
超載者沉其舟,欲勝者殺其身,
貪婪若不加節制,會衍生出了許多可怕的毒蛇。
有的人,因為貪婪,像得到更多的東西,
沒想到,卻把現在的所有也失去了,
因為貪婪得到的東西,終將會因貪婪失去,
《菜根譚》中說:不求非分之福,不貪無故之獲。
這世上,從來不會掉餡餅,貪求過多,是禍;
少貪一絲欲望,也就多一些心清寧靜。
知足的人,最好命
莊子曾說: 「聖人安其所安, 不安其所不安;眾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
違反本性地去追求名利、財富,難免會陷入欲望的陷阱,畫地為牢。
人生,與其貪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倒不如過的簡單一點、快樂一點。
老話常說:「人不得全,瓜不得圓。」
既然沒有圓滿的幸福,倒不如擁有知足的快樂。
若欲念、貪婪當頭,不免會挖空心思去滿足它,這樣,幸福感也就少了,
人生在世,本就是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過程,
上天也不會把幸福都聚焦在每一個人身上,所以真的不必強求什麼,
所謂知足常樂,就是無需做欲望的奴僕,
安心過好每一天,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人生,只有懂得知足,才能擁有平靜的內心,
懂得知足,才能擁有最純粹的快樂。
做人,感恩知足,不爭而成,上天自會善待。
▽
《道德經》第十六章講:「致虛極,守靜篤」。
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內心的豐盈和富足,
放下形形色色的貪婪和物欲,才能收穫一個清靜、美滿的人生。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