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圍爐夜話》:一味學吃虧,是處事良方
2022/10/24

《圍爐夜話》和《菜根譚》、《小窗幽記》一起,并稱「處世三大奇書」。

書中,作者虛擬出一個下雪的夜晚,與好友坐在火爐旁邊暢談。

文字簡潔,寓意深刻,無論是修身處事,還是教子傳家,都有著獨到見解。

珮珊君從中精選8句良言,與朋友們一起領悟前人的智慧。

[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

譯文:

隨隨便便亂交朋友,還不如整天在家閉門讀書。

珮珊君說:

年紀漸長,生命都會從熱鬧走向清歡。

也更明白了,朋友要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

所以,與其浪費時間精力,把太多人請進生命里,不如好好讀書,提升自己。

林語堂說:「讀書,可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養性靈。」

讀書,是一切煩惱的解藥,也是生命最好的修行。

讀一本好書,如拜一位名師,更是勝過酒肉朋友萬千。

十分不耐煩,乃為人大病

譯文:

遇事不能忍受麻煩,是做人最大的弊病。

珮珊君說: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關鍵在于如何處理。

倘若遇事不耐煩,就理不清思緒,更解決不了麻煩。

曾國藩說:「若遇棘手之事,需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耐煩,就是在紛亂繁雜的處境中修身煉心。

任外界狂風驟雨無數,我自巋然不動,讓心靜下來,觀照萬物。

小事耐煩是智慧,大事耐煩是境界,只有耐得了煩,所有的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一味學吃虧,是處事良方

譯文:

學會吃虧,是處理事情最好的方法。

珮珊君說:

做人,算盤一定不能打得太響。

因為你越是斤斤計較,越是得不到。

有時候看似是占了小便宜,卻輸掉了長遠的格局。

左宗棠說:「與人共事,要學吃虧。」

一個愿意吃虧的人,終究吃不了虧,禍福相倚,你的善意終會得到回報。

厚德,厚道,樂于吃虧,能容人容事,才是人間正道。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

靠自己,勝于靠他人

譯文:

尊重他人,便是尊重自己;靠他人,永遠不如靠自己。

珮珊君說:

人一輩子,體面是自己給的,尊重是自己贏的。

因為尊重是相互的,你怎麼對人,人就怎麼對你。

如果你不懂得尊重別人,那你也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你先尊重別人,才能被人尊重,就是尊重自己。

常言道,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父母、愛人和朋友也許能幫你一時,卻幫不了一世。

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凡事靠自己,才能活得最踏實舒心。

余生,要靠自己的雙手,贏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譯文:

積善行的家庭,會福澤子孫;不積善行的人家,則會禍害后代。

珮珊君說:

很多人相信風水,覺得家里不夠興旺,是風水不好。

殊不知,事實上不是風水養人,而是人養風水。

內心的善良,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善良就像是一顆種子,在心中落地生根,家才會欣欣向榮。

相反,如果人心不善,必定會給家中帶來災禍。

正所謂,一心善念起,萬千福報來。

守善念,積善行,你的善良終有一天會流轉輪回到你自己身上。

不鏡于水,而鏡于人,則吉兇可鑒也

譯文:

不以水為鏡,而以人為鏡來反省自己,你才能明白吉兇禍福。

珮珊君說:

很多時候,我們能發現別人的過錯,卻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

因為,拒絕反思的人,只會挑剔別人,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但未經過審視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長此以往,只會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魯迅先生說:「我的確時時刻刻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自己。」

唯有懂得自省的人,看到別人的是非過錯,還能不忘反思自己。

由人及己,勤于自省,勇于改過,才能少摔跟頭,少走彎路,越走越順。

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

譯文:

世人相信的,是做事實在靠譜的人,而不是嘴上說得好聽的人。

珮珊君說:

孔子說:「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

做人要少說大話,多做實事,因為行動永遠比語言更有征服力。

說得花團錦簇,但想要獲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你還是要拿實力說話。

真正的智者,從不說無用之言,不張揚自己,不議論他人。

因為他們懂得,與其耍嘴皮子功夫,不如在沉默中強大自己。

無論作何等人,總不可有勢利氣

無論習何等業,總不可有粗浮心

譯文:

做人,不能有拿財勢衡量人的習氣;工作,切忌有一顆輕率浮躁的心。

珮珊君說:

名利富貴,是人人都想追逐的東西。

但與人交往,千萬不能唯利是圖,變得勢利逢迎。

否則,只會漸漸迷失自我,忘記初心,讓人敬而遠之。

要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以心相交,才能換來真心。

聽過一句話:「對工作的態度,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

粗心浮躁的人,會持續自我內耗;細致認真的人,會不斷精進自己。

久而久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也會逐漸越拉越大。

工作是一場修行,唯有擺正態度,克服缺點,前路才會更加順遂。


稻盛和夫:越是逆境,越要擁有窄門思維(深度好文)
2023/05/08
諸葛亮:常讀圣人語,靜修個人心
2023/05/08
別怪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人,太現實!資深HR:做到2點就不用怕
2023/05/08
司馬懿:職場3大經典智慧,沒人會說破,早懂少走十年彎路
2023/05/08
孫臏:熬過「變化無常」的坎,相機而動
2023/05/07
白居易: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023/05/07
俗語:「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是什麼意思呢?
2023/05/07
《道德經》:眼界越寬,越不貪婪;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2023/05/05
民間故事:老漢修房,給過路乞丐兩個饅頭,乞丐:你今晚必死
2023/05/05
《菜根譚》:為善不見其意,如草里冬瓜,自應暗長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