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法言》:想得富貴命,先養一張富貴嘴
2023/03/24

想得富貴命,先學會養一張富貴嘴!

《法言·問神》中講:「言為心聲。」

一個人的命好不好,看嘴便知,嘴巴好,富貴長存,嘴巴有虧,福氣再大也會漏掉。

命若是不好,最該反省的就是自己的嘴。

想守住自己的福氣,必須先守住嘴!

一個人有沒有福氣,開口便知

「福報從口入,禍端從口出。」

一個人有沒有福氣,開口便知,西漢揚雄在《法言》中告訴我們:「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

語見其人,說著什麼樣的話,代表就是什麼樣的人。

有這樣一則故事:

古時候,一位窮苦人家的母親無意中聽到灶神說自己的孩子是狀元命。

頓時喜出望外,于是逢人便說:「我家兒子可是狀元郎,你們可要小心點,誰要是敢欺負我,小心找你們報仇。」

就因這一句話,當晚灶神便立即入夢,對這位母親說:「你的一句惡言,已經讓你的兒子從狀元骨變成了乞丐骨。」

這位母親瞬間驚醒,痛哭不已。

人這一生的命運,與口德息息相關,到處搬弄是非,賣弄口舌,這樣的人,福報自然難存。

《戰爭與和平》中有句話說道:「禍從口出,我的嘴巴就是我的敵人。」

很多人並非天天做缺德事,但難聽的話有可能天天在說,如此一來,日復一日,好運和福氣又怎能不會漏掉。

只有守住自己的嘴,不該說的話不亂說,該說的話謹慎說,才能積德享福,擁有好運氣。

嘴有多刻薄,命就有多苦

「所有人出生,口中皆含斧。」

語言,是最為鋒利的武器,它雖看不見摸不著,卻鋒利無比,直戳人心。

嘴巴有多刻薄,命運就會多苦,因為一張刻薄嘴,再好的福氣也會溜走。

紀曉嵐曾說過這樣一則故事:

說自己身邊一位婢女的祖母,平時待人十分不錯,但有一點就是特別愛罵人。

後來這位祖母也並未生病,舌頭卻從舌尖爛到了喉嚨,好幾日痛苦不堪,不能吃,不能喝,最終在痛苦中離開了人世。

紀曉嵐後來想到或許是因為這位祖母平日太愛罵人,造下的口業太重,所以才唯獨舌頭會爛。

老話常說: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說話尖酸刻薄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折損自己的福報。

天天抱怨生活不順,工作不滿的人,遇到的挫折也會比別人多;經常咒駡、詛咒別人的人,生活的不幸也會時刻圍繞著他。

一個人用什麼樣的方式說話,人生就是什麼樣。

所以想要改變命運,首先要從改變說話方式開始!

養一張富貴嘴,才能享一世富貴命

鬼谷子有言:「口者,心之門戶。」

每個人所說出的話,其實是折射內心的一面鏡子。

嘴巴如同存錢罐,嘴巴富貴,福氣自來,口吐蓮花,富貴伴你左右。

從古至今,聰明人都懂得為自己養一張富貴嘴。

在《紅樓夢》中,賈府最高權位者賈母,一生可謂是說話體貼,言語溫和,一言一語中都充滿著慈愛之心。

一次,一位小道士不小心衝撞了王熙鳳,王熙鳳瞬間惱火,不斷用言語辱駡。

賈母立即調節,說道別嚇壞了小孩子,當母親的見到要心疼了。

短短兩句話,瞬間化解了尷尬的場面。

第一次見劉姥姥時,她的話語中滿是謙卑與尊重,從不以高姿態示人,還笑著調侃自己為「老廢物」,調節彼此之間的距離。

賈母每次開口,都透著慈悲與尊貴,都讓人心生溫暖。

這種真誠與關懷,充滿愛的力量,讓人忍不住會與她親近。

所以,賈母受到了全家上下的尊重與關愛,無論是兒子兒媳,還是孫子孫女都無一不孝敬,享盡了榮華富貴,成為了賈府最有福氣的人。

正所謂:「言懇者多吉,知足者多福。」

你的每一句善言,就是在為自己修善緣,造善業。

心中常懷慈悲,養一張富貴嘴,不僅更容易交到朋友,家庭也會更加和睦,福氣貴氣隨之而來!

因此,想得富貴命,先學會養一張富貴嘴!

「想要擁有漂亮的嘴巴,就要常說親切的話語;想要擁有可愛的眼睛,就要學會看到別人的長處。」

上下兩片唇,可以變成利刃,傷人傷己;也可以變成蓮花,口吐芬芳。

人生在世,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說話,當你能夠做到每一句所說的話都在積口福。

那麼好運自然會圍繞在你身邊,福氣、運氣、財氣與和氣也會進入你的口袋!

願你我從今天開始,都能多說善語,多說優美的話,感召厚德,享一世好命!


稻盛和夫:越是逆境,越要擁有窄門思維(深度好文)
2023/05/08
諸葛亮:常讀圣人語,靜修個人心
2023/05/08
別怪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人,太現實!資深HR:做到2點就不用怕
2023/05/08
司馬懿:職場3大經典智慧,沒人會說破,早懂少走十年彎路
2023/05/08
孫臏:熬過「變化無常」的坎,相機而動
2023/05/07
白居易: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023/05/07
俗語:「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是什麼意思呢?
2023/05/07
《道德經》:眼界越寬,越不貪婪;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2023/05/05
民間故事:老漢修房,給過路乞丐兩個饅頭,乞丐:你今晚必死
2023/05/05
《菜根譚》:為善不見其意,如草里冬瓜,自應暗長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