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西游記》:人到中年,活成「唐僧」,你就贏了
2023/03/05

有這樣一個問題:在《西游記》中,領導者為什麼是柔弱的唐僧?

高贊的回答就是 :唐僧的任務是度眾生,其他人都做不到。

年少時,看電視,認為孫悟空有七十二變,應該是領頭人才對,對他的待遇,耿耿于懷。

人到中年,再回味劇情,忽然發現,自己亦是劇中人,最好是「唐僧」。

01

對兒女,容錯。

取經一開始,唐僧一個人獨行,然后遇到了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三個在天宮里犯過錯的人。

孫悟空大鬧天空,不知天高地厚;豬八戒喜歡美女,糾纏嫦娥;沙悟凈打碎了琉璃盞。

通常來說,遇到有污點的人,我們是避之不及的,但是唐僧沒有躲避,而是寬容了,并且一路同行。

師傅和徒弟的關系,自古以來就是神圣的。 正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回到現實家庭里來,你會發現,人到中年就是父母了。如何教育孩子,是一個大問題。

很多父母,當兒女犯錯時,怒氣沖天,然后就非常失望。

學一學唐僧,言傳身教,不厭其煩。當兒女犯錯時,能夠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而不是責怪。

比方說,兒女喜歡玩手機,這不是兒女單方面的錯誤。如果父母不抱著手機,而是抱著書本,結局就不一樣了。

02

困頓時,心定。

取經路上,遭遇了九九八十一難,遇到了很多的妖魔鬼怪。

有的妖怪,真的「危言聳聽」。比如說,白骨精,外表是美女,一旦丟掉外表,就是骷髏和白骨。

好幾次,唐僧差點被妖怪吃掉了,命懸一線。

不管經歷了什麼,取經的目標沒有弄丟。這就是唐僧與眾不同的地方。豬八戒、沙悟凈,都有放棄取經的想法,孫悟空也有一段時間,脫離的團隊,回到花果山去住了。

中年人,你的方向是什麼?如果有人干擾你,還會堅持住嗎?

首要任務是賺錢。可是賺錢好難。一些要發財的人,投資很大,但可能血本無歸。

有人說:「成年人的工作,沒有一份是不想辭掉的。」

不管是創業,還是打工,都要有一種「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不管多難,都是可以熬過去的。

人生最難時,靜下來,才會有好事發生。

03

社交上,善良。

唐僧很容易相信人,就是遇到了妖怪也要拜一拜。

也許,在外人看來,唐僧是非不分,寧愿相信外人,也不相信孫悟空的「火眼金睛」。

孫悟空離開團隊,其根本原因就是唐僧責怪他傷害「普通人」。

在遇到窮苦人的時候,唐僧毫不猶豫把討來的飯菜送給他們,就算是欺騙,也心甘情愿。

《菜根譚》里說:「一念慈祥,可以醞釀兩間和氣;寸心潔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

做人,一念之間的慈悲,就可以創造祥和的氣氛,能夠保持純潔的心地。

如果一個人變得兇惡了,讓別人沒有生計,自己也會無路可走。

很多人厭惡社交,還有仇富的想法。或者是社交中,想要算計別人,沒有幫人的想法。這是人性,也是人生的悲哀。

中年人,怎麼可能不社交呢?

如果你善待所有的人,不刻意去社交,也會體現社交的態度,得到社交的好處。比方說,力所能及地幫助同事,扶助老人。你的好名聲,就是一張打開職場的名片,得到重用的底牌。

04

多情事,克制。

唐僧被多個妖怪喜歡過。真正喜歡他的人,是女兒國的國王。

孫悟空戲言:「師傅,你留下來得了。」

為了留住唐僧,國王愿意把女兒國給他。

在愛情的世界里,唐僧是清醒的,也斷然拒絕了。

歌里唱道:「怕什麼戒律清規,只愿天長地久,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愛戀伊......」

離開女兒國,國王含淚送別,唐僧不敢回頭,害怕自己的薄情,傷害了愛情。 這一幕,不就是中年人的「相見恨晚」嗎?

成家之后,才發現外面的世界很大,有自己真心相愛的人。也有錯過的愛情,還期待重來。或者有人,逢場作戲,已經弄丟了家庭。

俗話說:「恰似無情最有情。」

人到中年,能夠堅守平淡如水的愛情,拉著習以為常的手,未來的路才能好走一些。「不忍心」,只是會害了自己。

除了多余的愛情,還有狐朋狗友的友情,可有可無的親情,互相吹捧的同事情,都要舍去。專注于家庭的情感,家庭成功了,就是中年人最大的成功。

05

為什麼要選擇唐僧做領頭人?

天大地大,有容乃大。任何一方山水,都大不過一個人的心。

明代文學家謝肇浙說:「《西游》曼衍虛誕,而其縱橫變化,以猿為心之神,以豬為心之馳,其始之放縱,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歸于緊箍一咒,能使心猿馴伏,至ㄙˇ靡他,蓋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

取經成功的法寶,就是一個「緊箍咒」。

徒弟的頭上有可見的緊箍咒,師傅的頭上有無形的緊箍咒——嚴格自律,有所為,有所不為。

人到中年,不再是心猿意馬的年紀,奔赴一個仗劍走天涯的夢,卻不是英雄豪杰,只是苦苦支撐一個家庭的頂梁柱。

有些路,很難,但不得不走。

有些事,迷茫,但不得不做。

有些人,惡ㄉㄨˊ,但不得不面對。

來日方長,篤定前行,定是柳暗花明。


稻盛和夫:越是逆境,越要擁有窄門思維(深度好文)
2023/05/08
諸葛亮:常讀圣人語,靜修個人心
2023/05/08
別怪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人,太現實!資深HR:做到2點就不用怕
2023/05/08
司馬懿:職場3大經典智慧,沒人會說破,早懂少走十年彎路
2023/05/08
孫臏:熬過「變化無常」的坎,相機而動
2023/05/07
白居易: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023/05/07
俗語:「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是什麼意思呢?
2023/05/07
《道德經》:眼界越寬,越不貪婪;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2023/05/05
民間故事:老漢修房,給過路乞丐兩個饅頭,乞丐:你今晚必死
2023/05/05
《菜根譚》:為善不見其意,如草里冬瓜,自應暗長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