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六十二章》曰:「美言可以市尊。」
與人溝通交流,美好的言辭,可以換來別人對你的尊重。
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會說話的人,既能讓別人如沐春風,又能讓自己處處受益。
《道德經》啟迪世人,說話最大的智慧,就一個字:少。
《道德經·第五章》曰:「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說的話過多,就容易變成廢話,甚至使自己陷入危機,倒不如持守虛靜,學會適時沉默。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又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都不多說話;說話過多的人,往往都顯得智慧不足。
多言,不等于會說話,往往言多必失、禍從口出;不言,不等于不會說話,反而謹慎慢言、沉默是金。
不言的核心要義,并非總是故作高深、沉默不語,而是善于把握時機,少說廢話、說有用的話。
毛遂是平原君的門客,待了三年始終默默無聞。
秦國大舉進犯趙國,形勢非常危急,趙王便派平原君去聯楚抗秦。
為順利完成使命,平原君決定遴選20人同去,可只有19人達到條件。
此時,毛遂主動請求,愿一同前往。
平原君不以為然地說:「有才之人,如錐子裝在口袋里,很快便能刺穿口袋顯露出來,而我一直未看到你的才華,怎麼會帶你同去呢?」
毛遂心平氣和地說:「我從未顯露才華,是因為您從未將我當作錐子放在您的口袋里啊!」
于是,平原君便帶著毛遂等人,連夜趕往楚國。
到了楚國,商談受阻,毛遂慷慨陳詞,曉之以利弊,說服了楚王。
楚國的相助,解了趙國之危。
事后,平原君感嘆:「毛遂三寸之舌,可抵百萬大軍,若非他主動請愿,我可就埋沒這個大才了。」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毛遂沉默三年,并非無才,而是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道德經·第七十三章》曰:「不言而善應。」
時機不對,就要少說話,甚至不說話;時機一到,就要緊緊抓住,善于主動回應。
不言,并非不說話,而是一旦開口,就要切中要害。
蒼蠅和青蛙,不分白天黑夜地叫個不休,卻沒有人理睬;雄雞黎明一叫,震動天下,人人起床。
少廢話,善沉默,才會少出差錯、受人重視。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曰:「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侃侃而談、輕易許諾的人,必定經常言而無信;總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會遭受意想不到的困難。
《道德經·第十七章》又曰:「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做人做事,若是誠信不足、失信于人,就不會有人愿意相信他、幫助他。
言必行,行必果,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
秦末人季布,一向為人仗義、言而有信,許多人都與他成了好朋友。
當時的人們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項羽敗亡后,曾在其麾下效力的季布,被劉邦懸賞捉拿。
后來,在昔日好友冒著滅族危險的掩護下、在西漢開國功臣夏侯嬰的說情下,劉邦不但饒赦了他,而且還拜他為郎中。
言而有信的人,自然會得道多助;言而無信的人,往往會失道寡助。
《道德經·第八章》曰:「與善仁,言善信。」
待人,要善于仁愛無私;說話,要善于信守諾言。
要做到信守諾言也不難,對于那些沒有把握的事情,不要海吹胡侃、輕易許諾即可。
少許諾,諾必信,才會贏得信任、譽滿乾坤。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可信的話不一定華美,華美的話不一定可信;善良的人不一定巧言善辯,巧言善辯的人不一定善良。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又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不自吹自擂,總是涵養德行,所以容易功成名就;不自高自大,凡事低調謙遜,所以能夠長久持有。
真正睿智的人,往往是「訥于言而敏于行」,而非總是去爭辯吹噓。
據傳蘇軾的《艾子雜說》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個營丘人,雖不通事理,但卻喜歡與人論短長。
他問艾子:「大車下和駱駝脖子上,為何要掛著鈴?」
艾子答:「是為了夜晚行車的時候,提醒路人避讓。」
他又問:「高塔上也掛著鈴,也是為了提醒路人避讓嗎?」
艾子又答:「是為了不讓鳥兒在塔上筑巢,避免鳥糞把塔弄臟。」
他再問:「獵人的鷂鷹尾巴下也掛著鈴,也是為了不讓鳥兒在鷂鷹尾巴上筑巢嗎?」
艾子再答:「是為了提醒獵人,鷂鷹腳下的繩子被樹枝纏住的時候,能夠及時趕去解救。」
他最后問:「挽郎手中也搖著鈴,也是怕纏在樹枝上嗎?」
艾子最后答:「挽郎給死人開路,或許這個死人生前總喜歡與人爭辯,所以搖鈴讓他最后再樂一下!」
可見,總是喜歡爭辯吹噓的商丘人,最后被幽默的艾子喻為死人,看似風趣,實為受辱。
生活中,喜歡爭辯吹噓者,比比皆是,然而真理與正道,靠的不是爭辯和吹噓,而是實踐和靜修。
《道德經·第四十五章》曰:「大辯若訥。」
擁有大智慧和真知灼見的人,看起來好像很遲鈍,是因為其深知「水深流緩,人貴語遲」的道理。
這樣的人,不顯山不露水,不爭辯不吹噓,說話謹慎、做事踏實,是真正的大音希聲、大智若愚。
少爭辯,重實修,才會明白事理、增厚美德。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
少言少語則容易多得,多言多語則容易迷惑,所以有道之人總是以「少」為說話做事的標準法則。
人活于世,說話最大的智慧,莫過于:少廢話,少出錯;少許諾,少失信;少爭辯,少受辱。
余生,愿你我都能少說多做、勤修口德!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