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三毛: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別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2022/08/08

很多人看三毛,是在初高中的時候看的。

那個年紀,我們敏感、困惑,

開始懵懵懂懂地思考人生,以及向往遠方,

卻又被摁在壓抑的狹小的課桌前,

面對升學的壓力,面對老師的責罵,

面對日復一日單調苦悶的生活。

那時候的我們,多麼希望能像三毛一樣,

穿著很波希米亞的衣服,說著嗲嗲的話,

漫游到歐洲,遇到一個外國人,

談一段浪漫的戀愛,

然后跟自己愛的人,住在撒哈拉沙漠里,

發生很多有趣的故事,秀溫暖真切的恩愛。

三毛的出現,仿佛有一道光透進來。

我們開始意識到,

原來人生真的是可以這樣活的啊!

原來,我們不一定非要考上好大學,人生才有希望。

原來,我們不一定非得要如此苦悶壓抑。

原來,我們不一定非要出人頭地,

原來,做個拾荒者也很好,

「這種職業,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

同時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

一面工作一面游戲,

自由快樂得如同天上的飛鳥」。

01

作家閆紅說,在十三四歲最「別扭」的年紀,

三毛的那幾本書救了她,

讓她覺得,被忽略也沒關系,

神經質也沒關系,成績不好也沒關系。

「我于是看到那個名叫三毛的台灣女孩,

像另外一個自己,

她也有個被家人寵溺得有點霸道的弟弟,

有兇巴巴的老師,她同樣是在家中被忽略,

在學校被責罰。」

同時,這個曾經「別扭」至極的三毛

還帶給了那個時代閆紅們希望:

「一個當年被父母親友看做問題孩子的二毛,

為什麼在十年之后,

成了一個對凡事有愛、有信、有望的女人。」

閆紅說,

從她的筆下,我看到慘綠少年,

也可以月白風清,

搖身變成灑脫的女子,

去周游世界,看浩蕩人間。

「她是給我勇氣的那個人,

讓我也能放棄常規路線,

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

02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三毛,

就好像是喜歡自己,

不完美,別扭,問題少年,

叛逆,想要掙扎,跳出牢籠。

讀三毛的故事,就像是在讀自己。

國中的三毛,數學成績最高才拿過50分,

為了應對升學壓力,三毛鉆研考試技巧。

她發現每次考試題目都是來自課本的習題。

于是每次臨考,

三毛將課后的題目和答案熟記于心。

連續幾次,她考試都拿下滿分。

分數突然提高,引起了數學老師的懷疑。

有一天,數學老師現場拿出一張試卷,

讓三毛在十分鐘內做完。

很顯然,三毛完成不了。

接下來,讓三毛刻骨銘心的羞辱發生了。

多年后,三毛這樣回憶了當時的情況:

「在全班同學面前,這位數學老師,

拿著蘸著飽飽墨汁的毛筆,叫我立正,

站在她劃的粉筆圈里,笑吟吟惡毒無比地說:

‘你愛吃鴨蛋,老師給你兩個大鴨蛋。’

在我的臉上,

她用墨汁在我眼眶四周涂了兩個大圓餅,

因為墨汁太多了,它們流下來,

順著我緊緊抿注的嘴唇,滲到嘴巴里去。」

畫完后,老師讓三毛轉過身給同學看,

引起一陣哄笑,

老師再命令三毛走出教室,

在擠滿了學生的走廊走一圈。

12歲的三毛不敢違抗老師的命令。

全程,三毛始終沒說一句話,也沒掉一滴淚。

年輕時的三毛

03

回到家,她把自己關在一個小房間里。

那顆正要綻放的心縮成一團,

「器官全部封閉起來」。她得了自閉癥。

她執意要求父親,

在臥室窗戶外面加上鐵欄,門上加鎖。

三毛高興的時候把它們打開,

不高興了就把它們統統鎖起來。

從13歲到20歲,

7 年中三毛只有和三個人說話,

爸爸、媽媽和教她畫畫的顧福生先生。

在那些最孤單、最絕望的日子里,

她把她所有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都訴諸于文字,

她寫過不少「慘綠」的作品,

這些作品,很多寫于她苦悶在家的時期。

那時,三毛的心中,注滿了苦雨。

每篇作品,

都染著悲苦、憂郁、迷惘和空靈的色彩。

它們是情感荒漠上,哀哀的呼救。

它們是枯寂廢園里,蒼白的花朵。

它們是透進陰暗林子里的,幾縷皎潔的月光。

后來,在家人和顧福生老師的幫助下,

三毛終于慢慢走出自閉癥,

她拿著自己發表的作品和繪畫,

她成為了一所大學的選讀生。

她選擇了上哲學系。三毛說:

「之所以選擇哲學,

是因為想知道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但生活的苦澀并沒有打算放過三毛,

在大學期間的一段感情里,她慘敗而歸,

因為這份失敗的感情,

她懷著依舊得不到治愈的痛苦,

遠走他鄉,去西班牙進修。

三毛說:

「我一直在想,

是不是應該到那里看一次,

然后把哲學里的蒼白去掉。」

04

離開台灣,去一個廣闊的未知的世界,

成為三毛人生最重要的決定之一,

三毛曾經一再提及,

是西班牙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

改變了她蒼白的人生。

「她感染了他們熱情的天性,

不知不覺融入了自己的血液里。」

三毛曾經打過一個比方,

說她在馬德里,像一只「無所謂的花胡蝶」,

無拘無束,自由閑蕩。

笑靨如花

她坐咖啡館,跳舞,聽輕歌劇,

還抽上了煙,煙癮不小。

有一次,三毛看電視,

屏幕上西班牙人狂歡舞蹈、傳送酒袋的場面,

她覺得很過癮:

「深愛西班牙民族那份瘋狂和親熱,

人與人的關系,

只看那一只只你也喝、我也喝的酒袋,

就是最好的說明。」

也是在西班牙,

三毛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荷西。

當時荷西只18歲,而三毛已經24歲。

熱戀過后,荷西向三毛求婚,

他讓三毛等他六年,四年大學和兩年的兵役,

三毛覺得六年太漫長,

她很少見地選擇了理智地離開。

之后,三毛跟好幾個國家的留學生戀愛,

后來回到台灣,

又經歷了幾次痛徹心扉的愛情。

但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

05

不久三毛離開台北去往熟悉的西班牙,

跟荷西重逢,并且成為荷西的新娘,

結婚的地點選在撒哈拉沙漠。

與荷西在撒哈拉生活的日子,

是三毛此生最幸福的時光。

三毛在撒哈拉

1976年,

三毛的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面世。

三毛最重要的作品,

講的全部是在撒哈拉的日子。

依舊有孤獨,傷痕,漂泊,沙漠。

但是,也有愛情。

那些遠在遠方的生活瑣碎,

以及多民族之間的趣聞,

它們在三毛的筆下,有如跳動的精靈,

它們告訴這個世界,

真的,只要你足夠相信,

這個世界不只是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三毛一生走過48個國家,寫了26部作品,

她用她的作品幫助很多人樹立起豁達、

堅強的人生信念,

但是她自己卻在荷西意外去世后不久,

選擇了用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在寫給荷西的信中寫道:

「荷西,我永生的丈夫,

我守著自己的諾言千山萬水地回來了,

不要為我悲傷,

你看我,不是穿著你生前最愛看的那件錦繡彩衣來見你了嗎?

我渴了,倦了,也困了。

荷西,那麼讓我靠在你身邊。

再沒有眼淚,再沒有慟哭,

我只是要靠著你,一如過去的年年月月。」

三毛去世,

很多人都在猜測她死去的真正原因。

但我一直堅持認為,

那是她主動選擇的結果,

終其一生,

她都不愿被動地活在這個世界的安排之下,

她一直在主動地選擇自己的人生,

人生到了一定的階段,

她所追求的不過是無盡的自由:

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過。

命運待她涼薄,又待她不薄,

給了她才華,

給了她追求與抗爭的勇氣,

正如她自己所說,

學著主宰自己的生活;

即使孑然一身,

也不算一個太壞的局面。

不自憐、不自卑、不怨嘆,

一日一日來,一步一步走,

那份柳暗花明的喜樂和必然的抵達,

在于我們自己的修持。

06

我們都夢想成為三毛一樣勇敢又純粹的人。

我們都希望踏上追尋自由的漫漫旅途,

但我們很多人依舊只是在「夢想」,

因為不夠勇敢。

「有的人30歲就死了,80歲才埋。」

而三毛,48歲死了,卻一直活在我們這些人心中,

白先勇這樣評價三毛:

「三毛創造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瑰麗的浪漫世界;里面有大起大落生死相許的愛情故事,

引人入勝不可思議的異國情調,非洲沙漠的馳騁,

拉丁美洲原始森林的探幽

——這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經驗

造就了海峽兩岸的青春偶像。」

三毛的一生不長,

但她遇到了了自己最該愛的人,

走了自己想走的路,

去了自己想去的遠方,

活出了一個人該有的模樣。

于我們這些曾深受她影響的人而言,

三毛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如閆紅所說,

許多年前,在小巷深處的某一個窗口的燈下,

我看著她綢緞一般的人生,

在紙上閃動,心中羨慕,默默跟從,

等到我們年歲漸增,回過頭來再看三毛,

還能看到更多的活色生香,

她的遠方再次在我心中復原,

我跟隨著她,一路萬水千山。

我們都要對自己說,

就算到了這把年紀,

也還是要像她那樣啊,

一朝一夕,一時一刻,

都要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


稻盛和夫:越是逆境,越要擁有窄門思維(深度好文)
2023/05/08
諸葛亮:常讀圣人語,靜修個人心
2023/05/08
別怪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人,太現實!資深HR:做到2點就不用怕
2023/05/08
司馬懿:職場3大經典智慧,沒人會說破,早懂少走十年彎路
2023/05/08
孫臏:熬過「變化無常」的坎,相機而動
2023/05/07
白居易: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023/05/07
俗語:「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是什麼意思呢?
2023/05/07
《道德經》:眼界越寬,越不貪婪;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2023/05/05
民間故事:老漢修房,給過路乞丐兩個饅頭,乞丐:你今晚必死
2023/05/05
《菜根譚》:為善不見其意,如草里冬瓜,自應暗長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