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三毛,是在初高中的時候看的。
那個年紀,我們敏感、困惑,
開始懵懵懂懂地思考人生,以及向往遠方,
卻又被摁在壓抑的狹小的課桌前,
面對升學的壓力,面對老師的責罵,
面對日復一日單調苦悶的生活。
那時候的我們,多麼希望能像三毛一樣,
穿著很波希米亞的衣服,說著嗲嗲的話,
漫游到歐洲,遇到一個外國人,
談一段浪漫的戀愛,
然后跟自己愛的人,住在撒哈拉沙漠里,
發生很多有趣的故事,秀溫暖真切的恩愛。
三毛的出現,仿佛有一道光透進來。
我們開始意識到,
原來人生真的是可以這樣活的啊!
原來,我們不一定非要考上好大學,人生才有希望。
原來,我們不一定非得要如此苦悶壓抑。
原來,我們不一定非要出人頭地,
原來,做個拾荒者也很好,
「這種職業,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
同時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
一面工作一面游戲,
自由快樂得如同天上的飛鳥」。
01
作家閆紅說,在十三四歲最「別扭」的年紀,
三毛的那幾本書救了她,
讓她覺得,被忽略也沒關系,
神經質也沒關系,成績不好也沒關系。
「我于是看到那個名叫三毛的台灣女孩,
像另外一個自己,
她也有個被家人寵溺得有點霸道的弟弟,
有兇巴巴的老師,她同樣是在家中被忽略,
在學校被責罰。」
同時,這個曾經「別扭」至極的三毛
還帶給了那個時代閆紅們希望:
「一個當年被父母親友看做問題孩子的二毛,
為什麼在十年之后,
成了一個對凡事有愛、有信、有望的女人。」
閆紅說,
從她的筆下,我看到慘綠少年,
也可以月白風清,
搖身變成灑脫的女子,
去周游世界,看浩蕩人間。
「她是給我勇氣的那個人,
讓我也能放棄常規路線,
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
02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三毛,
就好像是喜歡自己,
不完美,別扭,問題少年,
叛逆,想要掙扎,跳出牢籠。
讀三毛的故事,就像是在讀自己。
國中的三毛,數學成績最高才拿過50分,
為了應對升學壓力,三毛鉆研考試技巧。
她發現每次考試題目都是來自課本的習題。
于是每次臨考,
三毛將課后的題目和答案熟記于心。
連續幾次,她考試都拿下滿分。
分數突然提高,引起了數學老師的懷疑。
有一天,數學老師現場拿出一張試卷,
讓三毛在十分鐘內做完。
很顯然,三毛完成不了。
接下來,讓三毛刻骨銘心的羞辱發生了。
多年后,三毛這樣回憶了當時的情況:
「在全班同學面前,這位數學老師,
拿著蘸著飽飽墨汁的毛筆,叫我立正,
站在她劃的粉筆圈里,笑吟吟惡毒無比地說:
‘你愛吃鴨蛋,老師給你兩個大鴨蛋。’
在我的臉上,
她用墨汁在我眼眶四周涂了兩個大圓餅,
因為墨汁太多了,它們流下來,
順著我緊緊抿注的嘴唇,滲到嘴巴里去。」
畫完后,老師讓三毛轉過身給同學看,
引起一陣哄笑,
老師再命令三毛走出教室,
在擠滿了學生的走廊走一圈。
12歲的三毛不敢違抗老師的命令。
全程,三毛始終沒說一句話,也沒掉一滴淚。
年輕時的三毛
03
回到家,她把自己關在一個小房間里。
那顆正要綻放的心縮成一團,
「器官全部封閉起來」。她得了自閉癥。
她執意要求父親,
在臥室窗戶外面加上鐵欄,門上加鎖。
三毛高興的時候把它們打開,
不高興了就把它們統統鎖起來。
從13歲到20歲,
7 年中三毛只有和三個人說話,
爸爸、媽媽和教她畫畫的顧福生先生。
在那些最孤單、最絕望的日子里,
她把她所有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都訴諸于文字,
她寫過不少「慘綠」的作品,
這些作品,很多寫于她苦悶在家的時期。
那時,三毛的心中,注滿了苦雨。
每篇作品,
都染著悲苦、憂郁、迷惘和空靈的色彩。
它們是情感荒漠上,哀哀的呼救。
它們是枯寂廢園里,蒼白的花朵。
它們是透進陰暗林子里的,幾縷皎潔的月光。
后來,在家人和顧福生老師的幫助下,
三毛終于慢慢走出自閉癥,
她拿著自己發表的作品和繪畫,
她成為了一所大學的選讀生。
她選擇了上哲學系。三毛說:
「之所以選擇哲學,
是因為想知道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但生活的苦澀并沒有打算放過三毛,
在大學期間的一段感情里,她慘敗而歸,
因為這份失敗的感情,
她懷著依舊得不到治愈的痛苦,
遠走他鄉,去西班牙進修。
三毛說:
「我一直在想,
是不是應該到那里看一次,
然后把哲學里的蒼白去掉。」
04
離開台灣,去一個廣闊的未知的世界,
成為三毛人生最重要的決定之一,
三毛曾經一再提及,
是西班牙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
改變了她蒼白的人生。
「她感染了他們熱情的天性,
不知不覺融入了自己的血液里。」
三毛曾經打過一個比方,
說她在馬德里,像一只「無所謂的花胡蝶」,
無拘無束,自由閑蕩。
笑靨如花
她坐咖啡館,跳舞,聽輕歌劇,
還抽上了煙,煙癮不小。
有一次,三毛看電視,
屏幕上西班牙人狂歡舞蹈、傳送酒袋的場面,
她覺得很過癮:
「深愛西班牙民族那份瘋狂和親熱,
人與人的關系,
只看那一只只你也喝、我也喝的酒袋,
就是最好的說明。」
也是在西班牙,
三毛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荷西。
當時荷西只18歲,而三毛已經24歲。
熱戀過后,荷西向三毛求婚,
他讓三毛等他六年,四年大學和兩年的兵役,
三毛覺得六年太漫長,
她很少見地選擇了理智地離開。
之后,三毛跟好幾個國家的留學生戀愛,
后來回到台灣,
又經歷了幾次痛徹心扉的愛情。
但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
05
不久三毛離開台北去往熟悉的西班牙,
跟荷西重逢,并且成為荷西的新娘,
結婚的地點選在撒哈拉沙漠。
與荷西在撒哈拉生活的日子,
是三毛此生最幸福的時光。
三毛在撒哈拉
1976年,
三毛的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面世。
三毛最重要的作品,
講的全部是在撒哈拉的日子。
依舊有孤獨,傷痕,漂泊,沙漠。
但是,也有愛情。
那些遠在遠方的生活瑣碎,
以及多民族之間的趣聞,
它們在三毛的筆下,有如跳動的精靈,
它們告訴這個世界,
真的,只要你足夠相信,
這個世界不只是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三毛一生走過48個國家,寫了26部作品,
她用她的作品幫助很多人樹立起豁達、
堅強的人生信念,
但是她自己卻在荷西意外去世后不久,
選擇了用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在寫給荷西的信中寫道:
「荷西,我永生的丈夫,
我守著自己的諾言千山萬水地回來了,
不要為我悲傷,
你看我,不是穿著你生前最愛看的那件錦繡彩衣來見你了嗎?
我渴了,倦了,也困了。
荷西,那麼讓我靠在你身邊。
再沒有眼淚,再沒有慟哭,
我只是要靠著你,一如過去的年年月月。」
三毛去世,
很多人都在猜測她死去的真正原因。
但我一直堅持認為,
那是她主動選擇的結果,
終其一生,
她都不愿被動地活在這個世界的安排之下,
她一直在主動地選擇自己的人生,
人生到了一定的階段,
她所追求的不過是無盡的自由:
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過。
命運待她涼薄,又待她不薄,
給了她才華,
給了她追求與抗爭的勇氣,
正如她自己所說,
學著主宰自己的生活;
即使孑然一身,
也不算一個太壞的局面。
不自憐、不自卑、不怨嘆,
一日一日來,一步一步走,
那份柳暗花明的喜樂和必然的抵達,
在于我們自己的修持。
06
我們都夢想成為三毛一樣勇敢又純粹的人。
我們都希望踏上追尋自由的漫漫旅途,
但我們很多人依舊只是在「夢想」,
因為不夠勇敢。
「有的人30歲就死了,80歲才埋。」
而三毛,48歲死了,卻一直活在我們這些人心中,
白先勇這樣評價三毛:
「三毛創造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瑰麗的浪漫世界;里面有大起大落生死相許的愛情故事,
引人入勝不可思議的異國情調,非洲沙漠的馳騁,
拉丁美洲原始森林的探幽
——這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經驗
造就了海峽兩岸的青春偶像。」
三毛的一生不長,
但她遇到了了自己最該愛的人,
走了自己想走的路,
去了自己想去的遠方,
活出了一個人該有的模樣。
于我們這些曾深受她影響的人而言,
三毛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如閆紅所說,
許多年前,在小巷深處的某一個窗口的燈下,
我看著她綢緞一般的人生,
在紙上閃動,心中羨慕,默默跟從,
等到我們年歲漸增,回過頭來再看三毛,
還能看到更多的活色生香,
她的遠方再次在我心中復原,
我跟隨著她,一路萬水千山。
我們都要對自己說,
就算到了這把年紀,
也還是要像她那樣啊,
一朝一夕,一時一刻,
都要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