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鬼谷子大智慧:教妳一招鬼谷子識人術,做個虛偽的好人!
2023/01/13

俗話說職場如戰場,職場其實是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比如在職場上,有些人很善于偽裝,他們總是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他們看起來和藹可親,實則是手段老辣。看起來與世無爭,實則心機頗深。他們早已習慣興高采烈的說著口是心非,言不由衷的話。

如果妳被他們的假象迷惑了,那麼妳的職場生涯很可能就會失敗。今天我們用鬼谷子智慧叫妳一招是識人術,揭開老狐貍的偽裝,看看里面到底藏著什麼。

我們先來講個故事,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劉備。

章武三年的春天,劉備的身體終于接受不了東吳那場大火的摧殘,徹底垮了。自知時日無多的他把諸葛亮等人叫到自己床前,托付后事。

劉備虛弱的說了上半句話:「妳的本事比曹操強十倍,必定能讓蜀國安定,成就一番大事。」

他這麼說的目的是要用感情收買人心。

見老闆這麼抬舉自己,諸葛亮忙給劉備行跪拜大禮,劉備接著說了下半句話:「要是我兒子阿斗有出息,妳就輔佐他,要是他不成器,妳就把蜀國繼承了吧。」

看官,如果妳是諸葛亮,妳會怎麼表現?妳會不會說一句:「好的,謝謝老闆」。如果妳真的吐出了這兩句話,我保證妳也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其實這就是一句客套話,一句試探諸葛亮的話。這是最典型的話術:正話反說。妳有沒有想過,就算劉備真想把蜀國讓給諸葛亮,就是諸葛亮敢要,其他人會服氣,劉備愿意給嗎?所以這其實是劉備收買人心的方法而已。

因此諸葛亮也只能誠惶誠恐的表示,自己愿意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有人說,這都只是妳的猜測,有本事拿出證據來。那麼有請張儀上場,因為他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故事開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人物關系,彼時公孫衍是秦國的大良造,而張儀是魏國的相國,史舉是張儀的下屬。戰國就是這樣的,跳槽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了。

有一年秦國的公孫衍出使魏國,結果跟史舉鬧矛盾,所以公孫衍打算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好歹的史舉。

經過一番謀劃,公孫衍終于想到了周全的方法,他先是找到魏惠王,兩人如此這般的商量了一下:以禪讓為幌子觀察張儀的企業忠誠度。

接著公孫衍就跟張儀說:「兄弟啊,妳知道魏惠王這個老闆喜歡面子,最大的夢想就是想當千古一帝。要不這樣,干脆我去跟魏惠王說說,讓他把魏國的國君禪讓給妳,妳來當魏國的君主,好不好?這樣一來,他成了千古一帝,妳也成了魏國國君,妳好我好大家好。」

張儀聽了滿腹狐疑的說:「這事靠譜嗎?」

公孫衍喝了口茶說:「咋會不靠譜,我前兩天試探過他,他非常贊同。」

張儀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公孫衍說:「如果妳沒信心,妳也可以假裝拒絕。妳拒絕了王位,這樣妳不就是賢人嗎?進可攻,退可守,萬無一失。」

張儀聽公孫衍這麼一說,高興壞了。很顯然他忘了一句俗話,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于是張儀就派史舉去去拜見公孫衍,商量禪讓事宜。

魏惠王聽說史舉居然跟公孫衍眉來眼去:「看來這小子不老實啊,居然還把禪讓這事當真了,呸,不要臉」,于是就找個理由把史舉給開除了。

張儀呢?被記了個大過處分,不久也被開除了。這就是天真的代價,這個世上最高深莫測的東西就是人心,這個世上最讓人防不勝防的話術就是反話。

人在利益面前其實都是感性的,有人能控制住內心的欲望,有人卻控制不住。上面兩個故事里其實隱藏著一個話術。讓我們記住這個世界上有一種話術叫:正話反說,是老狐貍們善用的伎倆。這個方法通俗的說就是說反話,鬼谷子稱之為:反辭。為什麼要說反話呢?因為說反話可以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讓人琢磨不到自己的想法。說反話的人會用反話去試探一個人,進而洞察別人的心思和意圖。在我們日常的溝通中,最常用的話術就是正話反說。

因為有時實話直說效果并不一定很好,必須采用正話反說與反話正說的方式做個鋪墊。運用這個話術最重要的一點在于處理好一反一正的關系。在溝通時,想否定對方,不如先來一個肯定。想打壓別人的時候,不妨先抬高一下。想利用別人的時候,不妨先給點甜頭。

很多時候,看似肯定實則是否定。肯定的語氣里蘊藏著否定的內容。正說時還要注意,要一本正經,給對方一種煞有其事的感覺,然后再以肯定的形式抖出反話的內容,嘴上說的和心里想的形成強烈的反差與對比,增加溝通的效果。

比如在職場上的一些老狐貍,他們夸獎妳,可能是諷刺妳。他們在罵妳,可能是對妳有好感。他們在對妳笑,可能是想算計妳,這就叫笑里藏刀。

我們在職場上有很多人都敗于他人的微笑。當妳被微笑和表揚迷惑時,當妳對別人放松警惕時,妳卻并未意識到,妳已經身處險境。

這正如鬼谷子說的: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想說話反而沉默,想要聲張反而收斂,想要抬高反而卑下,想要獲取先要給予。

所以在職場上,我們必須學會正話反說這個話術,因為對付虛偽的人最好的方法就要比對方更善于偽裝。這個世界上很多事物,我們需要學會反過來思考。在鬼谷子眼里,人本來就是一種口是心非,心口不一的動物。人只有在利益面子在會表現出真實的自我,這也是我們最后想說的:

做人可以善良,但是一定要有心機,學會識破謊言,否則很容易被人算計。


稻盛和夫:越是逆境,越要擁有窄門思維(深度好文)
2023/05/08
諸葛亮:常讀圣人語,靜修個人心
2023/05/08
別怪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人,太現實!資深HR:做到2點就不用怕
2023/05/08
司馬懿:職場3大經典智慧,沒人會說破,早懂少走十年彎路
2023/05/08
孫臏:熬過「變化無常」的坎,相機而動
2023/05/07
白居易: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023/05/07
俗語:「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是什麼意思呢?
2023/05/07
《道德經》:眼界越寬,越不貪婪;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2023/05/05
民間故事:老漢修房,給過路乞丐兩個饅頭,乞丐:你今晚必死
2023/05/05
《菜根譚》:為善不見其意,如草里冬瓜,自應暗長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