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經》中有這麼一句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們現在經歷的苦難與享樂,那是前世行善或作惡的報;今生所做下的善事或惡事,就是以后要經歷的那些事的因。
由此可見,一個人命的好壞全在自己,命苦之人,張口閉口都是這4句話!
荀子曰:「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抱怨別人,掌握自己命運的人不抱怨天,抱怨別人的人則窮途而不得志,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立志進取。
心懷大志者,即使一窮二白也能披荊斬棘,走向成功;怨天尤人者,就算有千載難逢的機遇也是慘淡一生。
從前,有一個窮人,吃不飽穿不暖,整天在佛祖面前抱怨:「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為什麼富人天天悠閑自在,而窮人就該天天吃苦受累?」
佛祖微笑的問:「要怎樣你才覺得公平哪?」
窮人急忙說道:「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干一樣的活,如果富人還是富人我就不再埋怨了。」
然后,佛祖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他一樣的窮人,并給了他們每人一座煤山,要求他們一個月之內挖光煤山。
挖煤對窮人來說小菜一碟,他很快挖了一車煤,拉去集市上賣了錢,買了很多山珍海味。
富人平時沒干過重活,累的滿頭大汗,到了傍晚才勉強挖了一車拉到集市上買,換來的錢他只買了幾個硬饅頭,其余的錢都留了起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而富人去逛集市,雇傭了兩個苦力幫忙挖煤,富人很快就完成了任務。
窮人輸了之后,并沒有反省自己,反而又和佛祖抱怨富人偷奸耍滑。
富蘭克林曾說:「我未曾見過一個早起勤奮謹慎誠實的人抱怨命運不好;良好的品格,優良的習慣,堅強的意志,是不會被假設所謂的命運擊敗的。」
一味的抱怨和牢騷,并不能改變窘迫的境地,還會拉低自己眼界,降低自己的格局,甚至是破壞自己的福報。
所以說,心態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積極向上,保持樂觀,才是戰勝一切苦難的秘鑰,也是一切好運的開端。
《寶積經》中曰:「不求他過失,亦不舉人罪,離粗語慳吝,是人當解脫。」
不尋求他人的過失,也不舉發他人的罪過,遠離粗語、慳吝等惡業,這樣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
但是,有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挑撥離間,殊不知所作所為也是作繭自縛。
一只老鷹在一棵大橡樹上筑起了巢;一只狐貍在樹干上找到一個樹洞,生下幼崽;一只野豬帶著小野豬住在這棵樹的樹根里。
狡猾的狐貍,想獨占這個地方,它爬到老鷹巢邊說:「真是太恐怖了,樹下的野豬天天挖土,想把這棵樹連根拔掉,樹一倒下,它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我們的孩子抓去,喂給它的孩子吃。」
然后,狐貍又來到野豬洞里說:「你的孩子們非常危險,只要你出去為小豬找食,樹上的老鷹就會把它們叼走。「
老鷹和野豬都驚慌失措,為了防止自己的孩子被暗害,都不敢出去覓食,最后都被活活餓ㄙˇ。
狐貍的奸計終于得逞,殊不知因果循環,一道天雷劈在橡樹上,狐貍一家一命嗚呼。
正如有句話說得好:「向空中吐唾沫,最終會落在你自己身上。「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搬弄是非損害福報,遲早有一天自食惡果。
《省心錄》中曰:「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視人之短,口不言人之過。」
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不談人非,不說人過,做好自己的事,就是積攢福報,福報好了,自然不會命苦。
孔子在《禮記》中曰:「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真正的君子,從不會夸耀自己做的事,不自己宣傳自己的功勞。
正如老話說得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這個世界上,比你厲害的人很多,驕傲無知不僅鬧了大笑話,還會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
明朝萬歷年間,有一個叫馬紹良的人年輕氣盛,自以為博學多才。
這天,皇上把馬紹良召進后殿,拿出一首詩對他說:「聽說愛卿才學出眾,你看這首詩怎樣?」
馬紹良不知道這是皇上的詩作,看到「明月上竿叫,黃犬宿花蕊」這兩句便不假思索地說:「這詩不通!明月怎麼會上竿叫,黃犬怎麼宿在花蕊中呢?」
皇上聽了,微微一笑,說:「愛卿才疏學淺,不配在京為官。」
于是,馬紹良被貶三級,發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一天,他來到閩南一座山嶺下休息,忽然看見山道旁野花團簇,便隨手折了一枝花。
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見一條黃絨絨的小蟲兒在花蕊中蠕動,便問身邊的轎夫:「這是什麼蟲子?」
轎夫一瞧,笑著說:「它叫黃犬蟲,專愛往花蕊中鉆。」馬紹良一聽,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
天很快黑了,馬紹良便找了一個店,歇了下來,晚上只見一輪明月照著在晚風中搖曳的翠竹,緩緩升上了天,正當月兒掛在半空的時候,不斷傳來鳥兒悅耳的叫聲,
于是他叫來店主,問道:「這是什麼鳥在叫?」
店主回答說:「這是明月鳥,這鳥只有在月亮當空時才叫。」
馬紹良聽了,心里慚愧萬分,才明白自己被貶的原因。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滿罐子不響,半罐子晃蕩。」
狂妄無知的人,最喜歡到處炫耀自己的才華,殊不知所有的機遇都被一時的狂妄敗盡。
水深不語,人貴自知。真正有學識的人,從來不會鋒芒畢露,反而虛懷若谷,不斷沉淀自己,提升自己。
《韓非子·大體》曰:「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難。」
不要吹開皮上的毛發去尋找其間的小疤痕,不要洗掉污垢去細察難以知曉的毛病。
在平時的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挑剔他人的錯。
其實,越沒本事的人越喜歡對他人雞蛋里挑骨頭,越有大智慧的人,越能夠克制指責他人的欲望。
孔子帶著弟子周游列國,當時來到了陳國和蔡國中間的地方,因為沒有糧食,已經七天七夜沒有吃飯了。
弟子顏回不知道從哪里討一些米,回來后就煮起了飯,快要熟了孔子卻看見顏回用手抓鍋里的飯吃,孔子有些生氣,但是并沒有指責他。
在開飯時,孔子故意說:「我昨晚夢到先祖了,想找點沒人吃過的干凈的飯祭祖。」
顏回聽后,連忙說道:「這鍋飯我已經吃過了,不能祭祖啊!」
孔子問緣由,顏回說:「剛才煮飯時,有些灰掉在鍋里,那些沾了灰的米飯,扔掉太可惜,我只好把它吃了。」
孔子語重心長的說:「 人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有時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可信;人依靠的是心,可是自己的心有時也依靠不住。」
所以說,不隨意苛責別人才是一個人最大的修養。
當你發現別人的錯越來越多,很有可能是你的心出了問題。
責人先責己,恕己先恕人。不要總是盯著別人的錯處,反省自己,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
《地藏經》也曾講:「身造罪業,墮的是小地獄;造口業是墮十八層地獄,這是墮大地獄。」
為什麼有的人一生富貴,有的人一生福薄命苦,關鍵在于口業,命苦之人最愛把以上這四句話掛在嘴邊。
正所謂命由己造,要想逆天改命,從此刻起,不滿口抱怨,不搬弄是非,不狂妄自大,不刁難他人。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