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曾國藩12條必修課:人但有恒,事無不成
2022/09/21

曾國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中國近代史上最后一位大儒。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名垂青史的人物,卻也是歷史上出了名的「笨人」。

梁啟超曾在《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一文中,對曾國藩做出這樣的評價:

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并時諸賢杰中,稱最鈍挫。

稱曾國藩年少時并非超凡絕倫的天才,甚至是同齡孩子中資質最愚鈍的。

那麼一個處處不如人的笨小孩,究竟是怎樣成長為一代大儒的呢?

曾國藩曾在家書中總結自己取得成功的八字經驗:

人但有恒,事無不成。

這八個字的意思,正是我們常說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雖然這句話的道理我們都懂,但要真正做到卻并非易事。

我們常說,世間最難戰勝的不是對手,而是自我。

曾國藩也曾清楚認識到這一點,他說: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平凡的人之所以平凡,正是因為偷懶懈怠才碌碌無為;

杰出的人之所以被埋沒,也是因為驕傲自大而放棄了對理想的堅持。

能否守住一個「恒」字,是決勝人生的關鍵因素。

曾國藩在三十一歲那年,給自己定下了 每日十二條必修課

1.主敬

外表整齊,內心端正。

閑來無事要凝神靜氣,處理事情時則要專心致志、不存雜念。

時刻保持心態明朗,就像初升的太陽。

2.靜坐

不論時間早晚,每天必須堅持靜坐一小時,體驗沉下心來思考感悟人生。

3.早起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熬夜、不貪睡,珍惜一日之中最好的時光。

4.讀書不二

一本書還沒有讀完,就先不看其它的書籍。

隨手亂翻根本算不上讀書,對自己道德學問的增長也全無半點益處。

5.讀史

讀史可以使人明善惡,懂得為人處世的正確做法。

為己為人,都應當堅持。

6.謹言

說話要小心謹慎,這是為人處世的第一等功夫,應時時刻刻細心留意。

7.養氣

養得一身正氣,為人光明坦蕩。

能夠做到表里如一、存光明正大之念,行光明正大之事。

言行皆無可背人之處,自有正氣蘊藏于胸中。

8.保身

《黃帝內經》中說:「飲食有節制,起居有規律,不妄事操勞。」

因此要注意節制操勞、節制欲望、節制飲食,重視保養自己的身體。

9.日知所亡

將每日讀書做事的心得體會記錄下來,便于自省。

今日事今日畢,一定不要把事情拖到明天去做,否則會越積越多。

10.月無亡所能

每個月必須創作幾首詩文,用來檢驗自己學識增長的成果。

不可以一味地懶惰拖延,這樣容易使遠大志向喪失殆盡。

11.作字

早飯后抽出時間來練習書法。

把所有文字方面的應酬,都當作練習書法的機會。

晨起練習書法,有助于戒除一天的浮躁情緒。

12.夜不出門:

晚上絕不外出應酬玩樂。

因為夜晚是天地、人體之氣收斂閉藏的時候,此時外出會使人精氣耗損、神情疲憊,無端荒廢休養的功夫。

曾國藩正是憑借著對「十二日課」的堅守,成就了晚清第一名臣的美譽,也成就了曾氏家族數百年的榮耀。


稻盛和夫:越是逆境,越要擁有窄門思維(深度好文)
2023/05/08
諸葛亮:常讀圣人語,靜修個人心
2023/05/08
別怪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人,太現實!資深HR:做到2點就不用怕
2023/05/08
司馬懿:職場3大經典智慧,沒人會說破,早懂少走十年彎路
2023/05/08
孫臏:熬過「變化無常」的坎,相機而動
2023/05/07
白居易: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023/05/07
俗語:「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是什麼意思呢?
2023/05/07
《道德經》:眼界越寬,越不貪婪;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2023/05/05
民間故事:老漢修房,給過路乞丐兩個饅頭,乞丐:你今晚必死
2023/05/05
《菜根譚》:為善不見其意,如草里冬瓜,自應暗長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