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小人,更得尊敬一些,為什麼?因為小人難纏。
其實在生活中,既會遇見君子,也會遇見小人。君子好打交道,一般來講,不會有太大問題。當然君子也有脾氣,但是至少不會在背后使壞心,小人呢,就不好說了。
如此,應該怎麼應對小人呢?
《圍爐夜話》云:
教小兒宜嚴,嚴氣足以平躁氣;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教育小孩要嚴格一些,因為嚴格了,就可以使孩子的浮躁之氣收斂一些;而對待小人,則要尊敬一些,因為你的尊敬的態度,可以化解小人對別人使壞心邪念。
小孩子貪玩好動,有時難免做事時缺乏耐心與堅持的精神,可能一有挫折,就會退卻或者轉移自己的視線,這種浮躁之氣,年輕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與其等待歲月的挫敗的經歷去教會他們,還不如當家長的提前讓孩子在這一方面多加注意和磨練,畢竟在生活中去經歷的話,代價實在有些大。
小人之心難測,小人一般心眼比較多,愛夾心思,愛說是非,愛搞排擠,或者搞一些小團體,總之,小人喜歡搞事情,對于真正的做事出力干活本身,小人則不那麼感興趣。當然也會在外人面前顯示自己勤于苦干的里面,比如在一些公司里,總有一些平時不怎麼干活,但關鍵時刻,能非常合宜地、恰當地在領導面前表現自己的人,遇見這種人,基本就是小人無疑了。
還有一種小人,別人吃苦受累,勤勤懇懇干了很多活,把工作的主要部分做完了,結果快大功告成時,小人湊過來了,干什麼來了,無非是「摘果子」來了。小人的嘴一般也都比較巧,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此言不虛也。
另外,小人還喜歡說是弄非,你一不留神,一個細節,小人就會借題發揮,在領導面前添油加醋,小題大做,我之前工作的單位就有一位這樣的同事,總是無緣無故要搞出一些名堂來。后來我終于看清楚了,并且我也深深地感覺到,小人真不是后天變壞的,完全是先天的性格,就是那個樣子,其實小人自己也沒辦法的,他天生就是那樣的人性,自己也無能為力一樣,總是忍不住就會流露出「小」的一面。從這個角度看,小人亦有值得理解的一面。
當然我們不能只去理解小人,還要顧及自己的利益。但即便不嘗試理解小人,尊重他,卻是不得不做的,原因是什麼?小人一門心思只在人事上,想方設法給別人設計一些如何讓別人出錯的機會,所以只能用尊敬的態度,盡可能避免與其沖突,真誠的尊敬,也能在某種程度上感化小人,使其之歪心邪念糾正一些,這便是尊敬他們的理由。
孔子說: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做好,對別人尊敬,對他人厚道,也不要太計較別人,多從自身做改變,如此,即便什麼樣的人,也能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