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孫子兵法》:人生如棋,善謀者而善勝
2023/02/05

如果一個人能夠完全擺脫緊張的情緒,是因為他對這件事情有十足的把握,而一個人沒有對于失敗的恐懼,是因為他有必勝的決心。

所以一個人解決問題的宗旨并不是針對于問題的本身,而是能夠提前謀劃勝利的先決條件。

就像《孫子兵法》之中說: 「是故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意思就是說:打勝仗的軍隊總是先創造取勝的條件,然后才和敵人作戰,打敗仗的軍隊總是先和敵人作戰,而僥幸希望在作戰中取勝。

善于謀事的人總是首先謀劃條件,在條件準備充分的情況下,有十足勝利的把握,而不是總將心思放在僥幸取勝的狀態上,這樣不僅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自己具備勝利的條件,同時也能去除內心對于失敗的恐懼。

在《素書》之中有一句話叫:怨在不舍小過,患在不預定謀。

怨恨產生于一個人不肯赦免小的過失,而禍患就產生于做事之前不經過仔細的謀劃。

人必須要有長遠見識的睿智,否則必定會為眼前的事情所擔憂,所有的事情都要以仔細謀劃為前提才有必勝的把握,如果貿然去實行,事先沒有安排,事到臨頭的時候沒有準備就很難成功,到那時也會因為突然出現的問題而手忙腳亂。

這是失敗的常見根源,所以說在事情出現之前提前準備,充分謀劃好足夠多的條件,事情就容易辦成,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赤壁之戰之后,曹操退回北方,當時作為勝利者,孫、劉兩家都在積極鞏固自己的勢力范圍,曹操這個時候總結歷史經驗,知道如果想要重新開戰并且取得勝利,就需要在政治、軍事,以及經濟上,甚至人才各方面做好充分準備才行。

而曹操也知道,自古以來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都是在得到賢才之后才能奪取天下的,而得到賢才是一切重要條件的基礎。

于是,曹操先后頒布兩道《求賢令》,反復強調「唯才是舉」的重要策略。

古人將賢才稱之為「國之大寶」,真正有志于天下,誠心愛才的當權者不但求賢若渴,而且一旦得到曠世奇才的時候,都不惜錢財,都給予豐厚的待遇,因為凡是開明的君主都知道賢才是所有事業的基礎,并且以此當成謀劃事業最重要的先決條件。

就像當初的孟嘗君一樣,供養三千食客,里面有學公雞打鳴的和學狗翻墻偷盜的,孟嘗君都沒有任何鄙夷和嫌棄的態度,而是全都熱情而又恭敬的對待。

后來孟嘗君遇到災難之后,那個學狗翻墻偷東西的人盜取了秦國的狐皮大衣,而學公雞打鳴的人在函谷關下學公雞打鳴,讓城門提前打開,才使孟嘗君免于災難,得以保全性命回到本國,而這一切都是得益于提前謀劃條件,供養賢人而得到的結果。

《菜根譚》之中說:

欲遇變而無倉忙,須向常時念念守得定;欲臨ㄙˇ而無貪戀,須向生時事事看得輕。

如果想在遇到變故的時候沒有驚慌失措,平時就要多多思慮,培養沉著鎮定的性格;如果想要在臨ㄙˇ的時候沒有留戀牽掛,就要在平時無事時把所有事情都看清,要擁有超脫的情懷。

處變不驚,遇事沉穩的人生態度,都是得益于平時對生活的提前謀劃而得到的自然結果,因為準備的充分,所以足夠有自信,事到臨頭的時候自然不會驚慌失措。

在問題出現之前思考各種可能會出現的狀況,預想可能會遇到的麻煩,并且想出相應的應對方法,做好心理準備,胸有成竹,才能在遇事時而不慌忙。

不僅對人生謀事時應當如此,對人生的任何事情都應該以此作為警示,就像對待生ㄙˇ的問題,如果能在平時生活時對人生事態看得透徹,保持一顆淡然之心,即便遇到生ㄙˇ問題時,也會從容安然,無牽無掛。

這是一個看似很艱難的境界,但是這種狀態對人生所起到的積極作用與意義是極大的,因為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事到臨頭」的那些危機時刻,而人生越是在關鍵時刻越體現出自身的涵養與能力。

因為在關鍵時刻,自身的態度對于事情本身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越是慌亂,事情反而越是糟糕,反而不利于事情本身的發展。

所以,沉穩的處事態度不僅僅是人生最恰當的謀略,也是對人生最好的優待。


稻盛和夫:越是逆境,越要擁有窄門思維(深度好文)
2023/05/08
諸葛亮:常讀圣人語,靜修個人心
2023/05/08
別怪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人,太現實!資深HR:做到2點就不用怕
2023/05/08
司馬懿:職場3大經典智慧,沒人會說破,早懂少走十年彎路
2023/05/08
孫臏:熬過「變化無常」的坎,相機而動
2023/05/07
白居易: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023/05/07
俗語:「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是什麼意思呢?
2023/05/07
《道德經》:眼界越寬,越不貪婪;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2023/05/05
民間故事:老漢修房,給過路乞丐兩個饅頭,乞丐:你今晚必死
2023/05/05
《菜根譚》:為善不見其意,如草里冬瓜,自應暗長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