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曾國藩:一個人「越活越窮」,是有原因的
2023/03/15

人這一輩子,除了兒時輕松,其他時候無不在和命運相博。

然而,有些人終其一生,忙忙碌碌,到頭來仍舊兩手空空,徒勞無功;有的人卻能得償所愿,快人一步。

這是因為命運使然嗎?不,曾國藩告訴你:一個人越活越窮,是有原因的。

 01 

心思不端,得過且過

王陽明一生重視修心,認為心能轉物,心乃萬物生的根本。

曾國藩也認為,一個人能否過上更好的生活,全都依賴于是否有一顆端正的心。

一個人活得越來越窮,必然與他心思「窮困」脫離不了干系,想要擺脫這種窮途,就需要將心態擺正,目光放長遠。

曾國藩發跡于中年,他的前半生過得十分流離。全都是因為他生了一顆「不端」的心。

少年曾國藩跟絕大多數初入官場的人一樣,「新官三把火」,他總想著出人頭地,建工偉業。所以跟同僚相處,事事出人一頭。

但在官場中最忌諱的事莫過于當個出頭鳥,曾國藩驕躁的性格很快就引來別人的不滿,所以屢屢遭人設計,最后被迫流離在外。

后來,他跟隨國學大師修心,修行,每天打坐靜心,反思自己。

人到中年時,曾國藩已經養出了一顆不驕不躁,不偏不倚的心。此刻的他,在官場上逐漸順遂,平步青云。

古人常講:「惟謙受福。」 唯有保持一顆謙卑的心,才會有福氣,做事也才會順利。

一個人想要成功,首先得放下「傲慢」「驕傲」的內心。學會謙遜,就是學會了成功的要領;懂得低頭,與人為善,福報也會越積越厚。

 02 

百種弊病,皆因懶生

曾國藩在家訓中提到:人敗皆因懶。

當一個人與「懶」字沾邊,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因此被拖累。

從「懶」字生出的「好逸惡勞」「拖延癥」「好走捷徑」等病癥,都能將一個人荒廢的徹徹底底。

勤奮一直都是一種良藥,良藥苦口,但卻能醫治好個人的種種不足。

曾國藩自幼在祖父家長大,祖父家出身耕農,所以曾國藩從小也跟隨祖父一同耕作,勞動。

受家境影響,曾國藩進京趕考的費用,也是依靠自己種糧食,替人放牛放羊掙來的錢。

因從小就知一羹一飯來之不易,所以曾國藩從小就養成了勤儉持家的習慣,之后即便躋身高門王族,也沒有改變曾氏家族「清貧」的傳統。

也正依賴于這「一勤一儉」,曾國藩在風云詭譎的朝堂上享受了百年清譽,不曾顛倒。

明朝朱熹說:天下事,壞于懶與私。縱覽古今興衰成敗,個人與王朝的失敗,都和「懶」字分不開。

人懶,昨夜夢里行萬里,醒來一看在床上。國懶,總有金山銀山在土里,依舊路有餓殍,哀慘戚戚。

人這一輩子,想要晚年不吃苦,就要在青年認真奮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你付出了,才有與命運叫板的資格。

 03 

源頭不見水,家敗皆因奢

《漢書》有云:「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也,故其蓄積足恃。」

曾國藩認為,一個人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不能只寄托希望于未來能「賺」多少,而是要思考當下能「省」多少。

真正富足的人,往往都對自己很「摳門」。

在清朝有規定,三品以上的官員坐深藍色的轎子,五品以上的坐淺藍色轎子。曾國藩為了節省開支,所以一直坐的都是淺藍色轎子,直到他榮升一品大員,也沒有更改過。

某天在宮門口,來了一個特別會「看人下菜碟」的宮人,見到曾國藩淺藍色轎子,于是特別趾高氣昂的攔在宮門之前,要曾國藩下轎步行進入宮門。

曾國藩聽后,于是下了轎子,宮人一看竟然是鼎鼎大名的曾國公,于是急忙下跪求饒。

曾國藩寬厚原諒了他,宮人就問,為什麼曾公不換個寬敞的轎子。曾國藩笑答道:同樣是坐轎,大的小的有何不同。

后來,朝堂的人紛紛效仿,曾國藩也為當時推行廉政,勤政做了表率。

周易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無論任何人或者家庭,想要長久,必然與一個「積」字分不開。

積水成河,積沙成山。長久的富貴,也靠一分一毫累積出來的。沒有天生的富人,只有掌握富人思維的潛力股。

一個人想要擺脫貧窮,走向更美好的生活,那就從一個「省」字開始做起。


稻盛和夫:越是逆境,越要擁有窄門思維(深度好文)
2023/05/08
諸葛亮:常讀圣人語,靜修個人心
2023/05/08
別怪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人,太現實!資深HR:做到2點就不用怕
2023/05/08
司馬懿:職場3大經典智慧,沒人會說破,早懂少走十年彎路
2023/05/08
孫臏:熬過「變化無常」的坎,相機而動
2023/05/07
白居易: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023/05/07
俗語:「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是什麼意思呢?
2023/05/07
《道德經》:眼界越寬,越不貪婪;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2023/05/05
民間故事:老漢修房,給過路乞丐兩個饅頭,乞丐:你今晚必死
2023/05/05
《菜根譚》:為善不見其意,如草里冬瓜,自應暗長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