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劉伯溫:人不順時,讀讀這5句告誡,渡人也渡己!
2023/01/18

教育學家蔡元培曾經這樣贊譽過一個人:

「時勢造英雄,帷幄奇謀,功冠有明一代。」

他說的「有明一代」就是千古帝師劉伯溫。

劉伯溫曾在臨死之前留下過許多令人深思的警言,其中這五條告誡能夠幫助你在不順時度過難關。

1、大德勝小德,小德勝無德;大德勝大力,小德敵大力。

有句話說得好:窮山惡水多刁民。

人在遭遇不順的時候,最容易被動搖的是品行和道德。

一旦走入困境,就很難守住自己的內心,從而做出一些違背道德,違背良知的事情。

古人說:「君子有造命之學。」

有道德的人,正人君子,是可以改造命運,超出命數之外。

所以,人在不順的時候,想要轉變運勢,改變命運,首要做的就是培養德行。

厚德,是一種大智若愚的遠見,更是一種樸拙的智慧。

知人不必言盡,留些口德;責人不必苛盡,留些肚量;才能不必傲盡,留些內涵;鋒芒不必露盡,留些深斂;得理不必爭盡,留些寬容。

做人留一點,厚德必有后福。

2、近水知魚性,靠山識鳥音人在不順時,不要怨天,更不要盲目的求人。

越是艱難的時候,越要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看清時事,分清現狀,明白自身的處境。

認清自身的位置,才能更好的判斷哪些人可信,哪些人要敬而遠之。

劉伯溫的「近水知魚性,靠山識鳥音」與「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越是在艱難的時候,越要學會看清身邊的人或者物。

不要被惡人的假象迷惑,也不要因為一時的誤判而錯過了能夠改變命運的貴人。

人與人之間,最好檢驗人心的方式就是長期的交往,只有和某一個人深入交流,才會明白他到底是善是惡,是人還是「野獸」。

3、空谷來風,谷不與風約而風自知。

人在不順的時候,周圍的人和環境似乎也會變得「灰暗」起來。

當內心的力量被周圍的磁場所消耗,負能量暴漲的狀態下,整個人很容易因為「精神內耗」而情緒崩潰,自我消耗。

所以,劉伯溫告訴我們,要擺脫精神內耗,首先就要遠離當下的環境。

慈航大師說:當你身在某個讓你不安的環境時,你要做的不是猶豫不決,而是斬釘截鐵的即刻離開當下的環境。

內心的不安,是老天給你的指引與庇護。離開會讓你精神消耗的環境,這是一種最好的自救。

所謂的空穴來風并不是真的沒有源頭,它的本源始終在人心造就的大環境中。

身在此山里的人想要擺脫山林,就要敢走出此山的圍困。

避過風頭,遠離內耗,清凈內心,人生的險境也能隨之迎刃而解。

4、海納污然后成其大,君納眾然后保其榮

海之所以能成為天底下最大的水域,就是它能夠容納大川大江,不管山川湖泊中的水流多麼污穢,它一樣都來者不拒。

人想要成事,首先就要有容人的本事。

能夠容人,不單是能夠容人所長,更要有容人所短的氣度。能夠做到足夠包容,心寬路自然寬。

人生在世,有些事不管我們愿意不愿意,都要發生,人生中遇到的所有的事,所有的人,都不是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

愿意也好,不喜歡也罷,該來的會來,沒有選擇,無法逃避,不如坦誠的接受和容納。

學會接納,心中從容。即便是再難的事,都能下眉頭,不上心頭。

5、身無恒守,勢窮則屈;心無定主,情急則親

人在不順的時候,總是容易心煩意亂。

這個時候,最需要做到的是,就是讓內心平穩。

在古人看來,修心是逆境轉順境的不二法門,能修煉出一顆平靜的心,那麼不管多少險惡的事都能被輕易蕩平。

在劉伯溫看來,生命本就是波瀾起伏的,我們無法預料命運的走向,也不能提前預判未來會發生種種事件;

所以,能夠做的就是保持內心的安定,遠離讓我們感覺心慌的環境,脫離讓人焦躁的事情,安定下內心的情緒,萬事皆可迎。


稻盛和夫:越是逆境,越要擁有窄門思維(深度好文)
2023/05/08
諸葛亮:常讀圣人語,靜修個人心
2023/05/08
別怪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人,太現實!資深HR:做到2點就不用怕
2023/05/08
司馬懿:職場3大經典智慧,沒人會說破,早懂少走十年彎路
2023/05/08
孫臏:熬過「變化無常」的坎,相機而動
2023/05/07
白居易: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023/05/07
俗語:「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是什麼意思呢?
2023/05/07
《道德經》:眼界越寬,越不貪婪;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2023/05/05
民間故事:老漢修房,給過路乞丐兩個饅頭,乞丐:你今晚必死
2023/05/05
《菜根譚》:為善不見其意,如草里冬瓜,自應暗長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