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家蔡元培曾經這樣贊譽過一個人:
「時勢造英雄,帷幄奇謀,功冠有明一代。」
他說的「有明一代」就是千古帝師劉伯溫。
劉伯溫曾在臨死之前留下過許多令人深思的警言,其中這五條告誡能夠幫助你在不順時度過難關。
1、大德勝小德,小德勝無德;大德勝大力,小德敵大力。
有句話說得好:窮山惡水多刁民。
人在遭遇不順的時候,最容易被動搖的是品行和道德。
一旦走入困境,就很難守住自己的內心,從而做出一些違背道德,違背良知的事情。
古人說:「君子有造命之學。」
有道德的人,正人君子,是可以改造命運,超出命數之外。
所以,人在不順的時候,想要轉變運勢,改變命運,首要做的就是培養德行。
厚德,是一種大智若愚的遠見,更是一種樸拙的智慧。
知人不必言盡,留些口德;責人不必苛盡,留些肚量;才能不必傲盡,留些內涵;鋒芒不必露盡,留些深斂;得理不必爭盡,留些寬容。
做人留一點,厚德必有后福。
2、近水知魚性,靠山識鳥音人在不順時,不要怨天,更不要盲目的求人。
越是艱難的時候,越要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看清時事,分清現狀,明白自身的處境。
認清自身的位置,才能更好的判斷哪些人可信,哪些人要敬而遠之。
劉伯溫的「近水知魚性,靠山識鳥音」與「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越是在艱難的時候,越要學會看清身邊的人或者物。
不要被惡人的假象迷惑,也不要因為一時的誤判而錯過了能夠改變命運的貴人。
人與人之間,最好檢驗人心的方式就是長期的交往,只有和某一個人深入交流,才會明白他到底是善是惡,是人還是「野獸」。
3、空谷來風,谷不與風約而風自知。
人在不順的時候,周圍的人和環境似乎也會變得「灰暗」起來。
當內心的力量被周圍的磁場所消耗,負能量暴漲的狀態下,整個人很容易因為「精神內耗」而情緒崩潰,自我消耗。
所以,劉伯溫告訴我們,要擺脫精神內耗,首先就要遠離當下的環境。
慈航大師說:當你身在某個讓你不安的環境時,你要做的不是猶豫不決,而是斬釘截鐵的即刻離開當下的環境。
內心的不安,是老天給你的指引與庇護。離開會讓你精神消耗的環境,這是一種最好的自救。
所謂的空穴來風并不是真的沒有源頭,它的本源始終在人心造就的大環境中。
身在此山里的人想要擺脫山林,就要敢走出此山的圍困。
避過風頭,遠離內耗,清凈內心,人生的險境也能隨之迎刃而解。
4、海納污然后成其大,君納眾然后保其榮
海之所以能成為天底下最大的水域,就是它能夠容納大川大江,不管山川湖泊中的水流多麼污穢,它一樣都來者不拒。
人想要成事,首先就要有容人的本事。
能夠容人,不單是能夠容人所長,更要有容人所短的氣度。能夠做到足夠包容,心寬路自然寬。
人生在世,有些事不管我們愿意不愿意,都要發生,人生中遇到的所有的事,所有的人,都不是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
愿意也好,不喜歡也罷,該來的會來,沒有選擇,無法逃避,不如坦誠的接受和容納。
學會接納,心中從容。即便是再難的事,都能下眉頭,不上心頭。
5、身無恒守,勢窮則屈;心無定主,情急則親
人在不順的時候,總是容易心煩意亂。
這個時候,最需要做到的是,就是讓內心平穩。
在古人看來,修心是逆境轉順境的不二法門,能修煉出一顆平靜的心,那麼不管多少險惡的事都能被輕易蕩平。
在劉伯溫看來,生命本就是波瀾起伏的,我們無法預料命運的走向,也不能提前預判未來會發生種種事件;
所以,能夠做的就是保持內心的安定,遠離讓我們感覺心慌的環境,脫離讓人焦躁的事情,安定下內心的情緒,萬事皆可迎。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