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不是學會表達,而是懂得咽下。
《古蘭經》裡,記載過這麼一個故事。
有人前來請教聖人:這世上你最怕的一樣東西是什麼?
聖人指了指自己的舌頭,說:我最怕它。
口無遮攔的人,到頭來不是傷人,就是自傷。
管好自己的嘴,是一種難得的自律,也是最頂級的善良。
不評價,是閱歷賦予的教養。
生活中,你是不是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言論:
她每天都打扮得那麼精緻,一定沒把心思花在工作上;
他之所以升職那麼快,背地裡沒少打點關係;
她剛結婚沒多久就離婚,肯定是作風有問題……
有句話說的對:「我們天天說話,不見得就會說話;許多人說了一輩子話,卻沒說好過幾句話。」
有時一句輕飄飄的評價,比暴力更傷人。
小說家駱以軍小時候,有次跟讀四年級的姐姐一起去買菜。
菜市場有個靠拉貨為生的中年女人,又黑又胖,身上很髒,穿得也破破爛爛。
姐姐以為女人聽不懂普通話,就偷偷地對駱以軍說:
「你不覺得她長得很像河馬嗎?你看她的頭,她的臉,都跟動畫片裡的大河馬一樣,哈哈哈哈。」
見女人沒有反應,姐弟倆繼續悄悄地議論起她的外貌來。
萬萬沒想到,那個女人突然猛地抬起頭,對他們大喊:
「你們是有錢人,你們很棒,你們了不起,我長得很醜,是不是?」
她臉上那種憤怒又悲傷的神情,四十年後再想起,駱以軍依然愧疚不已。
網上有句話, 你對我的評價不構成萬分之一的我,卻是一覽無遺的你自己。
輕易評價別人的三觀和五官,不僅不能彰顯一個人的優越感,反而會暴露了淺薄和狹隘。
就像羅翔講的:「永遠不要輕易地論斷他人,因為我們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很難獲得隨意道德評價所擁有的全部資訊。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這世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拿來被討論。
別人的生活,可以不了解,但不該指手畫腳;
別人的選擇,可以不贊同,可起碼要保持尊重。
不輕言,不妄評,不在別人的世界裡指點江山,是人性中最難得的修養。
不責備,是歲月沉澱的涵養。
知名作家張潔的母親,在快八十歲那年,因為罹患癌症住進了醫院。
病房裡的護士是個笨手笨腳的實習生,輸液時經常把她的手背搞得一大片一大片的淤青。
查房的醫生看到了,轉身就要批評小護士。
老人卻趕緊寬容地勸阻道:「我皮糙肉厚的沒關係,人家小姑娘剛上班也不容易。」
每每想起這句話,心裡都忍不住泛起一股感動。
網上有個提問: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
高贊回答化用了亦舒的一句話:
成長,就是不再輕易責備任何人。
因為你開始明白,這世上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而你不一定懂他們的生活。
之前有網友講過自己的親身經歷。
她在國外留學時,跟兩個同樣來自國內的姑娘合租。
有天大半夜,其中一個室友在客廳劈裡啪啦地收拾東西,吵得她怎麼都睡不著。
第二天她在廚房烤麵包,那個室友卻突然跑過來,情緒激動地指責她總是佔用廚房。
本來就攢了一肚子氣的她,氣衝衝地跟對方吵了起來,還說了許多難聽的話。
室友雙眼通紅地回到了自己房間,沒多久就搬了出去。
不久後,女孩卻在另一個室友處得知,原來那個姑娘的父親上個月離世了。
而那天夜裡,她急匆匆收拾,是為了趕回家見父親。
得知原委的她後悔不已,想去道歉,卻再也沒有聯繫到對方。
張愛玲曾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這世上沒有不帶傷的人,也沒有誰比誰過得更容易,一個人越成長,就越懂得心懷悲憫,不責于人。
因為當你見過各種各樣的人,看過不同的生活,就會明白:
有些不合時宜背後,或許是難言的苦;
有些飛揚跋扈背後,或許早已遍體鱗傷。
不責備,既是約束自我的涵養,也是一份推己及人的包容。
一個人的成熟,從學會沉默開始。
早前在知乎上看過一個徵集:
你曾經被別人哪句無心的話傷害過?
有人說自己從小牙齒不整齊,被班上的男生嘲笑「齙牙妹」,至今十幾年不敢張嘴大笑;
有人去參加聚會,席間卻因為同學一句 「聽說你老公最近失業了」,頓時就陷入了低落;
有人認識多年的老友,竟然在公開場合宣揚她的糗事,她為此難過了好幾個月。
經歷得越多,就越認同一句話:
口無遮攔的人,要麼是涉世未深,要麼是未經風雨。
舌頭是世上最柔軟、也是最鋒利的東西。
你一句不經意的話,就可能掃了別人的興,傷了別人的心,給對方帶來難以抹去的陰影。
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適時沉默。
綜藝《嚮往的生活》裡,有一期節目讓我感動了很久。
大家吃完飯後,坐在一起閒聊。
來蘑菇屋做客的譚松韻,突然繃不住情緒,差點當著鏡頭哭出來。
因為大家當時談論的話題,恰巧讓她想起了前段時間剛剛因為交通事故離世不久的母親。
黃磊發現後,沒有趕緊安慰她,也沒有繼續追問,而是悄無聲息地轉移起了話題。
在生活中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他早已明白:
人跟人相處,有些時候與其多說,不如沉默。
那些讓人感到舒服的人,絕不是滔滔不絕、噓寒問暖,而是懂得明知不問,看穿不言。
不揭穿別人的難堪,不追問別人的難過,不打擾別人的幸福,是將心比心的情商,更是不動聲色的善良。
哲學家尼采有句話,曾讓我受益許久:
「不亂評價別人,不輕易對人下判斷,不在人後說閒話,少去想別人如何,就是好人的做法。」
人這一輩子,其實就是一個修口修心的過程。
終有一天你會明白,成長不是學會表達,而是懂得咽下。
管住自己的嘴,守住自己的心,就是一個人頂級的善良。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