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莊子:「無用」的人生,最高級
2022/12/01

無用,是不為物役的靈魂自由

一天,莊子和弟子們在路邊看到一棵直聳入云的大樹。

莊子問伐木人,為什麼這棵樹無人砍伐呢?對方告訴他,這是一種無用的木材,所以才能夠長那麼大。

這讓莊子深受啟發: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無用之用,恰為大用。

因此,世人拼命追逐的富貴、功名、利祿,莊子卻棄若敝屣。

相反,世人眼中的無用,恰恰便是莊子選擇的有用,窮其一生都在追求精神的自由。

在莊子看來,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你能舍去多少欲念,便能獲得多少自由。

于是莊子說: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楚國的大王聽說莊子很有才,派兩個人去聘請他為相。

莊子說,和被供奉在廟堂之上的枯骨龜甲相比,自己更愿意在爛泥里搖尾巴。

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哪里有自由自在地生活幸福呢?

一個富翁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到遠處去尋找快樂,走遍千山萬水卻不可得。

一天,他遇上一位農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問道: 「我是個令人羨慕的富翁。請問,為何我沒有快樂呢?」

農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揩著汗水說道: 「快樂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

富翁頓時開悟: 自己背負著那麼重的珠寶,老怕別人搶,整天憂心忡忡,何來快樂?于是,他將珠寶、錢財接濟窮人,善行滋潤了他的心靈,他也嘗到了快樂的味道。

如今,現代人活得愈來愈復雜,結果得到許多享受,卻并不幸福,擁有許多方便,卻并不自由。

不如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在安靜中和自己的心靈對話,對浮華虛名說不,并適當放下超出自己能力和需求的東西。

這不僅是一種灑脫,更是參透萬物后的一種平和。

無用,是以無聊之事遣有聊人生

當今社會處于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特征之一就是過度物質化和人們內心的浮躁。

整個社會常會把眼前的物質利益放在首位,大到環境污染霧霾成災,小到學習工作擇校擇業婚姻嫁娶,「有用論」的影響無處不在。

生活中有些人,凡事都會問 「有用嗎,有好處嗎? 」「這個能當飯吃嗎?」

似乎在他們的眼里,以「錢權名」為標準,世上的人與事都可以分為「有用」和「沒用」,有用則寵之,無用則棄之。

這些人,活得實在太現實、太無趣。

張岱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 這個「癖」,多指琴、棋、書、畫,屬可有可無的無用之物。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可謂是無用生活的典范。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如此惡劣的天氣,他倒有閑情逸致去湖中喝酒、賞雪,尋求這種「無用」的浪漫。

周作人說,我們在日常必需的東西之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和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

做「無用」的事,就是不帶著任何功利心去做事。這方面,古人給我們很多啟示。

陶淵明樂在田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白居易笑問老友:「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蘇軾以竹言志:「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文征明靜坐品茗:「谷雨乍過茶事好,鼎湯初沸有朋來」……

與天地花鳥為鄰,與琴棋書畫為友,靜觀萬物,靜觀己身,這樣的生活令人向往。

生活的切實意義不在于那些宏大的目標,而在于一些無用的事。

只有這些無用的小事,才能讓我們感覺到「我存在著,我在生活,我將生活下去」,才讓我們活得更體面,更有尊嚴。

柏拉圖曾說: 「如果你有兩塊面包,請拿一塊去換取水仙花。」

如果你有時間,請拿一部分的時光用來「虛度」,用在「無用」之事上。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不因為一心追夢而忘卻了眼下幸福的珍貴,又不因適意的享受而拒絕讓自己經受磨礪。

猛虎與薔薇,實則可以同時寄居心中。

高級的人生,就是做一個「無用」的人

《小歡喜》里的方圓,是個脾氣溫柔但性格通透的老好人父親,日常愛好就是鼓搗花鳥蟲魚,遭遇中年失業,賦閑在家。

劇中三個家庭里,他是最沒有本事和能力,也沒有錢的一位父親和丈夫。

可是,他卻是有擔當有氣度的丈夫,是尊重兒子的睿智爸爸,是母子關系的粘合劑,方一凡的陽光樂觀,很大程度來自他的教育。

「這樣的男人,乍一看平凡無奇,沒什麼大優點;但是相處久了,他身上都是可以溫暖滋養你的光。」

看似「無用」,卻是限量版。

木心曾說: 「無為是一種為,不是一種無。同樣地,無用也是一種用,而不是無。」  

正如梁文道在《悅己》中說: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許多時候我們太過功利,卻不知道把「無用之用」當成活著的必備策略。

正是這些無用,使我們成為了有趣且豐富的人。

高曉松曾說:

「允許孩子做些沒用的事情,比如琴棋書畫,比如愛與等待。

如果一個孩子被教育只能學對升學有用的課,上大學只能干對就業有用的事,工作了一切都為了買房,生而為人豈不浪費?」

人生在世,總要有一些高于柴米油鹽的品相。

源于生活,又超脫于生活。「無用」的人生,也可以很高級!


稻盛和夫:越是逆境,越要擁有窄門思維(深度好文)
2023/05/08
諸葛亮:常讀圣人語,靜修個人心
2023/05/08
別怪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人,太現實!資深HR:做到2點就不用怕
2023/05/08
司馬懿:職場3大經典智慧,沒人會說破,早懂少走十年彎路
2023/05/08
孫臏:熬過「變化無常」的坎,相機而動
2023/05/07
白居易: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023/05/07
俗語:「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是什麼意思呢?
2023/05/07
《道德經》:眼界越寬,越不貪婪;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2023/05/05
民間故事:老漢修房,給過路乞丐兩個饅頭,乞丐:你今晚必死
2023/05/05
《菜根譚》:為善不見其意,如草里冬瓜,自應暗長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