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初心,勝過繁華萬千。
人到中年,人生半坡。
歲月磨平了棱角,時光褪去了青澀,經過前半生的洗禮,中年人往往多了幾番清醒和穩重。
但歲月是把雙刃劍,它可以成就你,也可能摧毀你。
人生的后半場,想要走得更穩更遠,就一定要戒掉這4種毛病。
作家喇嘛哥說:
「人到中年,不知不覺就會變得好為人師,即便是竭盡全力學著內斂,但在與人交談中,也會不自覺地把話題引入到別人難以參與的往事中,去炫耀自己的經歷。」
年近不惑,總覺得自己懂得了一些東西,明白了一些東西,窺得了一些東西,總想說道說道,總想指點指點。
但凡事過猶不及,總喜歡用自己的經驗去左右別人的想法,是人際交往的大忌。
曾國藩性情耿直,說話總是直來直往,在與人交往時,總是有意無意就流露出教訓別人的想法。
在京城為官的時候,曾國藩總是喜歡寫信教誨在家鄉讀書的弟弟們。
在信中,他不僅會用自己的經驗去指導弟弟們,甚至還求弟弟們把他的教導抄下來,做到時刻溫習。
后來,弟弟們實在是忍受不了,便聯合寫信至京城,聲討大哥只知高談闊論,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曾國藩收到了弟弟們的回信,想起自己以前的種種毛病,這才幡然醒悟。
于是他在日記中寫道:「恭讀朱批,以戒余之師心自用。」
常常反思,時時自省,直到改掉這個毛病。
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人到中年,最大的自律就是克制自己好為人師的欲望。
智者知度,慧者慎言,越成熟的人,越懂得保持謙遜。
林語堂先生說過:
「中國人的臉面,不但可以洗,可以刮,還可以爭,可以留,有時好像爭面子是人生的第一要義,甚至可以傾家蕩產而為之。」
人到中年,都有愛面子的時候。
但太愛面子,反而容易吃大虧。
即使是曾國藩這樣的人,也在這里栽過跟頭。
1864年湘軍攻克南京后,曾國藩在沒有確認幼天王生ㄙˇ的情況下,就上奏說:「那偽幼主,大概是命喪亂軍之中了。」
與此同時,左宗棠卻獲得了偽幼主流竄到湖州一帶的情報。
為人耿直的左宗棠不懂得維護別人的面子,憤怒地指出曾國藩虛報軍情,并上奏指責曾國藩欺君罔上。
左宗棠此舉,相當于是公然打了曾國藩的臉。
曾國藩平日里自認為最講究忠信,現在居然有人指責他欺君,這讓他覺得丟了面子。
一氣之下,本就不占理的曾國藩,在沒有掌握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上奏為自己辯護。
左宗棠也不甘示弱,繼續上奏。
二人你來我往,爭得不可開交。
后來的事實證明,左宗棠是對的。
所幸當時慈禧太后沒有深究,才讓曾國藩逃過一難。
這一場筆墨戰打下來,滿城皆知,曾、左兩人多年的友誼也因此毀于一旦。
可見,ㄙˇ要面子的人,都逃不開「活受罪」的命運。
為了面子,失了理智丟了體面,是最愚蠢的行為。
王陽明曾言:「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
人之所以活的累,是因為放不下架子,撕不開面子。
面子這東西,看輕它就輕,看重它就重。
人到中年,把面子放下,把日子過好,比什麼都重要。
《史記》上記載,孔子年輕時曾經向老子請教做人的道理。
老子告訴孔子:「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一個了不起的商人,深藏財貨,而外表看起來好象空無所有;
一個有修養的君子,內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
什麼意思呢?
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平靜沉默,切忌驕傲自大,夸夸其談。
一個人說話不知節制,喜歡自吹自擂,很容易招惹禍端。
曾國藩以前,也和很多普通人一樣,喜歡說大話。
有一次曾國藩父親過生日,老鄉鄭小珊前來祝壽。
當時的曾國藩剛入翰林院,有些得意忘形。
就對前來祝壽的友鄭小珊夸夸其談,吹噓自己,大有揚眉吐氣的意思。
沒想到卻惹惱了鄭小珊,壽宴還未結束鄭小珊就憤怒離去。
事后曾國藩察覺到了自己的錯誤,懊悔不迭,此后他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行。
咸豐十一年,曾國藩為教育手下人,寫了著名的「勸誡淺語」,其中第三條便為「禁大言以務實」。
他把這種行為準則帶到了用人標準中。
等到有了子嗣,曾國藩便在家書里告誡自己的子孫后代:「立身以不妄語為本。」
人到中年,最忌的就是因輕浮和自滿而說出一些不恰當的話。
做人應時刻謹記,不說大話假話和空話。
老子曰:「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謹言慎行是態度,適當沉默是修養。
真正聰明的人,守得住心,也管得住嘴。
人到中年,極易陷入油膩世故的陷阱里。
被生活磨平棱角,被現實壓彎了腰,于是違心話脫口而出,違心事隨手就做。
但有句話說得好:
「 人到中年,知世故而不是世故,才是為人處世最高的境界。」
「知世故」使得自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進退有度,不因ㄙˇ板而顯得毫無生趣,也不因棱角過于鋒利而四處樹敵;
「不世故」則讓自己在魚龍混雜的社會中恪守原則,不摒棄初心,不曲意迎合。
在曾國藩成為地方大吏后,最頭痛的就是如何處理下屬送禮的問題。
因為一旦升官,任何一位前來拜見的下屬,都不會空手而來,身處官場,片禮不沾是不可能的。
而且如此不近人情,也不利于他與下屬建立基本的情感聯系。
所以在實在拒絕不了的情況下,他會從下屬送來的禮物中挑一兩樣最便宜的。
這樣既維護了下屬的情面,也彰顯了自己的原則,讓上下級都好做人。
同治四年,容閎從美國采購機器回到中國后,第一個想拜訪的就是曾國藩。
兩年前他受曾國藩委托,攜六萬八千兩白銀出洋采購機器,開啟了洋務運動的序幕。
曾國藩知道,按中國官場慣例,容閎一定會向他送禮物。
所以曾國藩特意寫信給兒子曾紀澤說:
「如果他給的是二十金以內的禮物,那就收下,否則,就原封不動的退回。」
自始至終,曾國藩雖收受禮品,但是一直守住自己的底線。
《菜根譚》中有句話說:
「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而不用者為尤高。」
近權勢名利,而不為之動心者更清高;
通計謀權術,而不去使用則更可貴。
人到中年,總有一些原則需要堅持,總有一些事情不能妥協。
世俗也許很強大,世界也許在變化,每一種面對都不容易。
但無論如何,都別忘了自己的本心。
在這個浮躁喧囂的世界,一顆初心,勝過繁華萬千。
▽
中年,是人生的分水嶺。
人生下半場,只有管住嘴,守住心,保持謙遜的心態,放下無用的面子,我們的人生,才能越走越順。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