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三毛:當你迷茫的時候,不妨讀讀三毛的這10句話
2022/08/18

到了多大的年紀,才會真正參透生活的意義?

人們常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但很多時候,人生不同階段,遇到不一樣的事,總還是有迷茫的時候。

關于感情,關于事業,亦或關于生命。

這些看起來寬泛而深刻的命題,其實,都是我們日常里最容易面對的問題。

如果很難找到答案,不妨看看三毛這幾句話,因為這里藏著最真實的回答。

01

偶爾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種情感的宣泄,也無不可。

但習慣性的抱怨而不謀求改變,便是不聰明的人了。

一次培訓課上,老師曾問:你做過最沒用的事情是什麼?

很多同學都不約而同地回答:是抱怨。

的確,抱怨的過程里,除了增添煩惱,加深內耗,沒有任何意義。

反而,呈現了自己的無力,更容易讓人看不起。

生活里,沒有人可以事事稱心,只不過人們大多懂得了去面對、去解決,然后去接受、去改變。

記得,千萬別讓抱怨成為一種習慣。

遇事不急躁,學會轉變思維,好的運氣總會靠近你。

02

不要害怕拒絕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當,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他的心里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

所以,給他任何一個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前幾天,《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中,在討論演出服裝的設計時,看到圖樣展示后。

于文文直接講到「我駕馭不了」,表達了自己「拒絕」的態度。

討論的過程中,她也有堅持自己的想法,沒有害怕和隊友有沖突,而是嘗試在更細節的溝通里,找到彼此都可以接受結果。

于文文在采訪中說:「因為我們性格的不同,想法不同,就會有碰撞。」

現實里,這種「碰撞」很正常,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葉子,人與人之間也很難時刻保持想法的一致。

所以,不要害怕拒絕別人。

因為,只有敢于講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得到真正滿意的結局。

03

當你學會了裝傻,懂得了扮啞,突然間就會發現,心知肚明的事,其實不必言說,言不由衷的人,也沒必要去拆穿。

勿在別人心中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中強求別人。

很多時候,人們之間關系的疏遠,都是因「說話」而起。

總是忍不住去評價別人,這樣就難免揭了別人的短,戳了別人的痛。

朋友買了房,就去說貸了多少錢;

同事升了職,就去說托了哪的關系;

親戚賺了錢,就去說借了誰的光……

這些多說的話,即便是事實,說出來也會變了味道。

它不會讓我們顯得更好更優秀,反而,令人心生反感,讓對方你離越來越遠。

不明智,也不值得。

希望,我們都能夠在洞明世事之后,學會沉默,知而不評,看破不說。

04

生命短促,沒有時間可以再浪費,一切隨心自由才是應該努力去追求的,別人如何想我便是那麼的無足輕重了。

演員宋佳在采訪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二十多歲的時候,非常不快樂,非常緊張,非常拘謹,非常困惑,非常擔心,非常怕別人不喜歡我。

但現在我很自在,不去在意別人怎麼樣,有一個真的能夠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這樣的心態,是歲月給予的通透。

在經歷了委屈和糾結之后,學會了為自己松綁,不再過分在意別人的期待。

而是,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然后,坦然取悅自己。

不需要為任何人表演,隨心做自己就好。

05

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前幾天,表妹和相處了十多年的閨蜜吵了一架,起因只是一盒蛋糕。

閨蜜帶孩子來表妹家玩,回去時隨手就把桌上的糕點拿走了,沒有問閨蜜有沒有用,甚至拿走都沒說一聲。

可那是表妹特地排隊,給生病的奶奶買的無糖蛋糕,第二天一早就要送過去的。

雖然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也并非什麼大事,但卻讓表妹很不舒服。

很多時候,我們也難免這樣:

相處久了,就把同意視為了默認,把允許當成了隨便,結果就很容易越界,失了分寸。

其實,不管多親近的關系,都是要保持恰當的距離。

把握好分寸,關系才能長久下去。

06

人生就像一列火車,有人上車,有人下車,沒有人會陪你走到最后。

人到中年,經歷越多越發現,很多關系都在不經意間,變淡、變冷、變疏遠了。

這樣的現實,很無情,但我們卻都逃不掉。

電影《山河故人》中有這樣一句話:

「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程,遲早是要分開的。」

正如我們的生活,相處多年的同事,忽然就改了行;

約定一起工作的同學,轉身就出了國。

原本以為可以同路很久的人,不料,卻在某個路口換了方向。

所以,身邊的人啊,遇到了就好好珍惜,離開了就好好告別。

人生這趟旅程,相見本就不易,一定記得,認真對待每個人在生命中的參與。

07

沒有人能夠棄你,除非你自暴自棄,因為我們是屬于自己的,并不屬于他人。

前段時間,一段外賣小哥參加大學聯考的視訊,觸動了很多人。

當電動車停在考場外的時候,大家都以為帥辰是來送餐,但他從外賣箱里拿出來的卻是一疊考試資料。

此刻,他是一名考生,邁著堅定的步伐,眼里帶著光。

雖然生活賦他萬般辛苦,但仍然沒有放棄,正如他在電動車上寫得那樣:

不被大風吹倒。

是啊,這世上,只要我們自己不放棄,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我們努力。

要相信,我們是屬于我們的自己,哪怕赤腳追風,也會有萬里晴空。

08

我相信,上天不給我的,無論我十指怎樣緊扣仍會走漏;給我的,無論我怎麼失手都會擁有。

人們常說:「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太看重結局,就會拖累自己。

只要過程中努力了,至于結果,坦然接受就好。

時間很公平,它記錄著我們走過的每一步路,寫下的每一個字,流下的每一滴汗。

當下我們所擁有的,都是過往的積累;

而今日的付出,也會在未來給到我們回報。

不要執著于得到,也不要困陷于失去。

希望,漸漸成熟的我們,都可以在竭盡所能之后,無畏成敗,順其自然。

09

一切都會過去,明天各人又將各奔前程。

生命無所謂長短,無所謂歡樂哀愁,無所謂愛恨得失。

一切都要過去,像那些花,那些流水。

蘇軾在《定風波》中這樣寫道:「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生活就是這樣,會有風雨,也會晴,不管好的壞的,都會過去。

哪怕曾遇坎坷,就算曾登山巔,也一樣都會成為經歷。

重要的是,我們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是糾結到底還是學會自愈。

人們常說:「關關難過關關過,前路漫漫亦燦燦。」

沒有誰會一直沉在谷底,也不會有人永遠站在頂峰。

所以,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于俗世中,靜看花開花落。

10

我盡可能的不去緬懷往事,因為來時的路不可能回頭。

過去,之所以稱為過去,正是因為它已經成為了故事。

無論我們怎樣回想,都不會再有改變。

未來,之所以稱為未來,正是因為它的未知,讓我們做好現在。

時間推著每一個人前行,當過往成為曾經,也就慢慢成為了我們的來處。

我們不必沉浸在從前的榮耀,也不必為往日的不堪感到絕望。

因為,那些都是成長的記號,我們大膽前行就好。

寫在最后

人生路漫漫,任誰都會有迷茫,但我們也必然都會在歲月中學會成長。

不再抱怨生活,不再害怕拒絕,不再敏感慌張,而是懂得釋然和接受。

然后,不畏風霜,向內生長。

愿未來的我們,都可以在細水長流的生活中,更加自信和勇敢,找到自己內心的答案。


稻盛和夫:越是逆境,越要擁有窄門思維(深度好文)
2023/05/08
諸葛亮:常讀圣人語,靜修個人心
2023/05/08
別怪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人,太現實!資深HR:做到2點就不用怕
2023/05/08
司馬懿:職場3大經典智慧,沒人會說破,早懂少走十年彎路
2023/05/08
孫臏:熬過「變化無常」的坎,相機而動
2023/05/07
白居易: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023/05/07
俗語:「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是什麼意思呢?
2023/05/07
《道德經》:眼界越寬,越不貪婪;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2023/05/05
民間故事:老漢修房,給過路乞丐兩個饅頭,乞丐:你今晚必死
2023/05/05
《菜根譚》:為善不見其意,如草里冬瓜,自應暗長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