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看起來都很「不好惹」

li李 2022/12/06

相信許多人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想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因為只有當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后,才能在身處逆境時,不被挫折打倒。

但也會有很多人對內心強大,有一些誤解:

認為內心強大的人就是很會隱忍,很少表露負面情緒;

即使受到委屈也會坦然接受,從不會表現出咄咄逼人的一面。

事實上,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不僅僅是擁有著一顆強大的內心,他的正面反擊能力也很強。

簡單來說就是,我能忍耐和承受挫折,但并不代表看上去好惹。

因此他們都具有絕地反擊的能力,也正是這種能力,讓他們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斷歷練、碰撞,最終修煉了一個強大的內心。

所以,真正內心強大的人,都會先培養一種看上去不好惹的氣質。

那麼,如何才能培養一種看上去不好惹的氣質,擺脫唯唯諾諾的氣質,做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

1

建立清晰且柔軟的邊界

一提到「不好惹」的氣質,可能很多人會進入一種思維誤區。

認為做一個不好惹的人,必須全身帶刺,像一個刺猬一樣,隨時隨地亮出自己的武器。

但其實,不好惹也還可以是柔軟的,看上去不那麼氣勢洶洶。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人際關系,人際關系也是鑄就我們幸福與快樂的本源,如果錯誤地建立自己的邊界,就等于是在割斷一切人際關系。

我們想要的只是人際關系中維護住自己的權益,所以在建立自我邊界的同時,也要保持它的柔軟度。

那麼,如何才能建立清晰且柔軟的邊界?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清晰」。

許多人在人際關系中時常分不清自己的角色,常常會迷失自我去承擔一些莫須有的責任,把一些別人的問題不自覺地放在自己的身上。

國內心理學專家曾奇峰曾有一個比喻:

懸崖的邊界很清楚,所以我們不會靠得太近;

但是水的邊界比較模糊,所以經常會淹死人。

同樣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一個邊界感不清晰的人,不論是給別人還是給自己都會帶來困擾與痛苦。

因此,人與人在交往的同時,一定要學會守好自己的邊界感,分清哪些是自己的責任,哪些是別人的責任:

「邊界之內」的責任,會百分之百地負責;

「邊界之外」的責任,和自己毫無關系。

那麼,了解了清晰以后,接下來更重要的就是如何柔軟且靈活解決邊界。

就像我前面說到的,許多看上去不好惹的人,會給人一種嚴肅且不好接近的感覺。

事實上,每個人的內心都無比需要依賴,但又擔心自己像一瓶可樂一樣,開瓶后不受控制地釋放自己會不被重視,因此就想一直戴著面具,偽裝起來。

但是,一旦你的邊界變得像一堵城墻一樣,就等于是在畫地為牢。

所以,自我界限一定要是柔軟的,有彈性的,這樣才能靈活地去處理一切人際關系中的界限感。

2

敢于開口爭取自己的利益

許多人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中都會害怕拒絕別人,于是自己的利益就會不斷地被侵犯。

譬如,不論是學生時代,還是同事間相處,總會有那麼一兩個人喜歡占便宜,讓你帶個飯,讓你帶杯咖啡。

只有自己不去主動要,對方就不會主動還。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礙于面子,不好意思為幾次飯錢撕破臉,從而越是隱忍,對方越是覺得自己好欺負。

但是我們要知道,只有我們自己在竭盡全力的維護關系,而對方正是看懂了你的體面,才會一味的索取。

《生活大爆炸》里有一句台詞:

「你太善良了,這個世界將把你啃得尸骨無存。」

所以,我們的善良必須要略帶鋒芒,要敢于開口爭取與維護自己的利益。

這樣才能在一切人際關系中守住尊嚴,守住底線,人生更加自由。

3

要在別人眼里做一個「有脾氣」的人

我們都會認為當一個人走向內心強大后,他的情緒一定是穩定的,至少是很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但一味地維護自己的好人形象,并不是與人相處的良策。

因為太好相處,太好說話,就意味著這個人好拿捏。

你想呀,你無論做什麼對方都不生氣,是不是這個人在你心中的分量也沒那麼重了,于是和他相處時也會很少在意他的感受。

因此,沒脾氣看似好相處,性格好,但自己活的一定非常憋屈,因為要靠不斷地退讓、忍讓、犧牲自己的權益來維護表明看似和諧的關系。

而一旦笑臉給多了,對方的毛病就不自覺地慣出來了,這個時候再想拒絕,就會徹底惹怒對方。

因為你在不知不覺間把對方對你期望值提高了。

所以,一定要在別人的眼中做一個有脾氣的人,哪怕你的包容度再高,也要學會裝作很生氣的模樣。

這樣你才不會失去別人對你的重視。

4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生活中,我們一定會遇到那種無攪蠻纏,無事生非的人,但越是這個時候越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理智。

尼采就曾說過,與惡龍糾纏久了,自身亦成為惡龍。

所以真正聰明的人,從不與爛人爛事做糾纏,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逞一時之氣,不僅浪費自己的時間,還有可能讓自己付出更沉重的代價。

因此,不惹事是一種智慧,是在保全自己。

當然,也不要怕事,因為不敢維護自己利益的人,就是一種懦弱。

不惹事不代表沒主見,不怕事也不代表為所欲為。

就像王小波說的那樣:

「人生在世,會遇到一些好事,還會遇上些壞事,好事承擔得起,壞事也承擔得住,就這樣坦蕩蕩做個尋常人也不壞。」

所以,讓自己去做一個不好惹的人,當有了拒絕的勇氣,生活才算是真正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5

敢于拒絕,善于拒絕

一提到拒絕別人,大多數人的心里都會升起一絲恐慌:

對方會不會生氣呀;

我會不會得罪他,萬一他不理我了那;

甚至害怕對方因此報復自己。

三毛曾說過:「不要害怕拒絕別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當。」

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他的心里已經預備好了兩種答案。

所以,給他任何一個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因此,我們平時給自己定位的人設就很重要。

譬如,你平時是一個好好先生,好好小姐,不敢拒絕,不善于拒絕,那對方就認為你很好說話,只會讓其得寸進尺。

所以,一定要把敢于拒絕,善于拒絕的理念,踐行到自己的生活中。

當你成為了一個「不好惹」的人,便可以做到保持善良的同時又具備堅定硬氣的氣質。

相信當我們抱持著這樣的理念,以往的那些人際煩惱也會不攻自破。

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投射」,其實意思是就是說,把自己的主觀理念與情緒轉移到別人的身上。

我覺得不好惹的氣質也是一種投射,為的就是讓對方感知到自己的不可侵犯。

余華說過:

「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

當然,我們不必兇狠地對待世界,我們只是想用不好惹的氣質做一個層保護殼,為的是與這個世界更好地連接。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