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不管去哪里,出門一定要默念這4個字,別不當回事
2022/11/28

成年人的世界,忙碌和奔波是常態。

朝九晚五,早出晚歸。我們幾乎天天都要出門。

出門在外,無論去哪兒,這「四」個字都不要忘記。

1

「平」

古人說: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

所謂的「平」,即是公正無私,為人利他的態度。

人生在世,不懂利人,只為利己的人注定走不長久。

清代商人胡雪巖曾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為他人打傘。

生活的辛苦,只有真正經歷過得人才懂。

這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所以在別人經歷痛苦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落井下石的嘲諷、也不是輕描淡寫的勸慰,而是真正地行動起來,去為他做點什麼。

有的時候,你一個小小善舉,可能會為他人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老子說:潺潺而鏡,生生不息。

懷一顆無私的心,將愛傳遞給需要的人。

今日為別人鋪路的一塊磚,來日會為你搭出過河的橋。

2

「安」

蘇軾的朋友王定國受烏台詩案牽連,被貶到荒涼的嶺南一帶。

很多人都棄他而去,唯有歌姬柔奴毅然隨行。

幾年后,王定國攜柔奴北歸,跟蘇軾重逢。

酒席上,蘇軾問柔奴這幾年過得好不好,想不想家。

柔奴答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人在外漂泊,最難求的就是一份心安。心若安定下來,無論在何處都是家。

出門在外,人要有隨遇而安的念頭,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把腳下的路當成是根。

樹有根,活的長;人有根,站得穩。

只要你在前進的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去走。

那麼,即便路途再長,離家的路再遠,也不會心慌。

3

「事」

孟子說:君子不立危墻之下。

曾國藩也說過:久利之地勿去,是非之處勿往。

出門在外,想要遠離禍端,就不要讓自己去招惹禍事。

國人有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湊熱鬧」。哪里人多,就喜歡往哪里擠;哪里有新鮮事,就往哪里湊。

殊不知,當你去打聽這些是非事時,你已經身在其中,成了攪動是非的人。

真正成熟的人,重在思想上的獨立,人格上的健全。

獨立的人必然是在孤獨中誕生,讓自己擁有身處紅塵中,又能置身事外的能力。

成年人,遇事不怕事,沒事不惹事,少沾是非事,管好自己的事。

不去挑事,便是無事人。

出門在外,想要少點事,那就遠離無關緊要的是是非非,做個清凈的「閑人」。

4

「服」

記得之前看過一句話:

與老人出門,不要忘了他的自尊;

與男人出門,不要忘了他的面子;

與女人出門,不要忘了她的情緒;

與上級出門,不要忘了他的尊嚴;

與年輕人出門,不要忘了他的直接;

與兒童出門,不要忘了他的天真。

深以為然。

出門在外,最忌諱的事莫過于忘記了照顧同行人,拿自己的直覺指點他人的作為。

好為人師,習慣性讓他人信服,就是把自己太當回事了。

真正高情商的人,懂得運用交際的智慧,他們知分寸,能夠和別人有良性的溝通,擅于用協調來平衡事情。

作家粥左羅說過:把自己勸明白,是最大的自在。

人在社會里行走,與其絞盡腦汁讓別人信服,不如把自己說服;與其要求別人做好,不如讓自己變得更好。

有人說:成年人的世界,不過一杯酒的時間,吐完哭完還是要回到那個一地狼藉的生活。

或許生活里有太多的難言之隱,有些事也非一言以蔽之。

但能記得「平」「安」「事」「服」這四個字背后的涵義,也許,能在未來為自己換來「平安是福」的生活。


稻盛和夫:越是逆境,越要擁有窄門思維(深度好文)
2023/05/08
諸葛亮:常讀圣人語,靜修個人心
2023/05/08
別怪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人,太現實!資深HR:做到2點就不用怕
2023/05/08
司馬懿:職場3大經典智慧,沒人會說破,早懂少走十年彎路
2023/05/08
孫臏:熬過「變化無常」的坎,相機而動
2023/05/07
白居易: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023/05/07
俗語:「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是什麼意思呢?
2023/05/07
《道德經》:眼界越寬,越不貪婪;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2023/05/05
民間故事:老漢修房,給過路乞丐兩個饅頭,乞丐:你今晚必死
2023/05/05
《菜根譚》:為善不見其意,如草里冬瓜,自應暗長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