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荷西28歲早逝,婆婆提出分房產,三毛分文不取,換來婆婆的詛咒
2022/07/29

很多80后都聽說過三毛,上世紀90年代台灣的文學作品在華人世界掀起一股熱潮,其中就有三毛的作品。

對于三毛,除了她空靈雋秀的文字讓人印象深刻, 真正讓三毛留在一代人記憶中的是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然而,所有的美好好像都像花兒開放一樣,是美麗的卻又是短暫的。

隨著荷西的離世,三毛悲痛之余還要面對冷漠透骨的婆婆。 荷西的遺產,三毛分文不取也沒有換來婆婆的感激,而是一句惡毒的詛咒。

三毛上學時就酷愛讀書寫作,除了國文,其他科目簡直慘不忍睹,整天逃課去泡圖書館。

俗話說破萬卷書行萬里路,書籍是最好的老師。

雖然三毛課業不咋地,但博覽群書也讓三毛擁有博學的文學知識,機敏深邃的頭腦幫助她走向文學創作道路。

三毛的作品《惑》最早在19歲時就發表在期刊上,一個19歲姑娘的思想層次和文筆已經完全蓋過絕大部分作家。

沉溺文學世界的人,非常理想浪漫,也非常的脆弱敏感。三毛尋求的浪漫愛情故事,渴望不同于世俗的愛情結合。 坎坎坷坷的情感經歷,讓三毛患得患失,憂愁郁悶。

多次愛情不順的三毛,決定出走西班牙散散心。

荷西就在西班牙, 三毛比荷西大8歲,兩人見面時,荷西還是學生。

三毛與荷西的相見, 不敢說電光火石間確定「就是你」,但至少也是相見恨晚。兩個不同國籍不同文化的人,就這樣走到一起。荷西讓三毛等他6年,等荷西畢業了長大了,就來找她。

6年過去,三毛稀里糊涂地踏上去西班牙的旅程,再次與荷西相見,荷西已經長大成一個大男孩,他的職業是潛水員。

荷西說他準備好擁有彼此了,三毛被感動得稀里嘩啦, 二人拿了證,簡單辦了婚禮,就跟隨荷西的工作去了非洲。

婚后的生活,三毛與荷西家人相處的時間不多, 但是她明顯感覺到荷西父母的敵意,他們不喜歡三毛。

好在與荷西的父母并不常見到,后來荷西與三毛到了非洲,買了一座小房子。

在此期間,也是三毛創作的高峰, 全身心地放松和愛情享受激發了三毛的創作靈感,高質量的作品紛紛出產。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三毛的美好生活突然就被擊得粉碎。 荷西在一次潛水時溺亡,猶如晴天霹靂擊倒了三毛。

三毛無法相信28歲的荷西就這麼離開了,悲痛欲絕地守著他的尸體度過了幾個日夜。

三毛痛苦的料理完荷西的后事,返回西班牙荷西家中。畢竟三毛嫁給了荷西,婆婆家自然是她的家。然而,迎接三毛的不是溫暖的安慰和憐憫,而是橫眉冷對的冷漠眼神。

婆婆家人沒有對三毛表達任何安慰,而是一種敵視驅趕的表情。

三毛與荷西的婚姻,其實并未得到荷西父母的祝福,他們簡單的婚禮,荷西父母也未參加,這也許和西方社會的文化有關,但更多的是 荷西父母的冷漠絕情

荷西死后,三毛回到婆婆家,婆婆就迫不及待地提出荷西遺產分割的事情。

三毛本來傷心欲絕,沒有心情想財產的事情,而婆婆在兒子去世之后,就迅速打起遺產的主意,三毛更加多了份對荷西的憐憫和愧疚,在現實冷酷的環境下,三毛之于荷西的愛情,除了他們自己沒有人在意。

三毛心已死,情感至上的浪漫三毛,毫無心思爭執財產。面對丑陋的婆婆及荷西家人, 三毛說除了結婚戒指,其他的分文不取。

然而,即便三毛如此大度,換來的卻是一句惡毒的詛咒。

婆婆說:總之你不能活著的。

心思依然冰冷的三毛,帶著對荷西無限的思念和悲傷,離開了撒哈拉,因為荷西去世,三毛丟掉了一切。

在荷西去世后的三毛, 整個人的狀態松松垮垮,神經兮兮,猶如一個正常的瘋子。三毛的性情直爽,對人情世故不予理會,也許她根本就不懂。

三毛有很多異性好友,能和三毛成為朋友,自然不是酒肉朋友,而是志同道合。

瓊瑤想要開導三毛,并且歡迎三毛到他家里隨時發泄情緒,哭或者鬧。

發小王恒,總是陪伴左右,幫助三毛重新走進生活,甚至半夜去三毛家,而王恒的老婆卻很放心。

王恒的老婆說三毛這樣性情學識的女人,容易獲得純粹的友情。

肆意追逐浪漫理想的三毛,也因此性情遭受了天災人禍的打擊。

荷西死后的三毛,作品很是沉重深邃,讀來讓人心情憂郁。 積郁成疾的三毛,開始有了厭世自絕的念頭,身體開始出現問題,多次住院。

1991年,荷西去世12年后,三毛用絲襪在醫院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荷西與三毛的愛情故事,可算是一段讓人羨慕而又悲戚的感情。

荷西更多是成就了三毛,因為荷西正是三毛孜孜以求的純粹的愛情。 荷西死后,毫無支撐的三毛也就倒下了。至于三毛的婆婆貪戀遺產,并且對三毛惡語詛咒,相對于荷西的離開,簡直不值一提。


稻盛和夫:越是逆境,越要擁有窄門思維(深度好文)
2023/05/08
諸葛亮:常讀圣人語,靜修個人心
2023/05/08
別怪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人,太現實!資深HR:做到2點就不用怕
2023/05/08
司馬懿:職場3大經典智慧,沒人會說破,早懂少走十年彎路
2023/05/08
孫臏:熬過「變化無常」的坎,相機而動
2023/05/07
白居易: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023/05/07
俗語:「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是什麼意思呢?
2023/05/07
《道德經》:眼界越寬,越不貪婪;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2023/05/05
民間故事:老漢修房,給過路乞丐兩個饅頭,乞丐:你今晚必死
2023/05/05
《菜根譚》:為善不見其意,如草里冬瓜,自應暗長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