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鬼谷子大智慧:越是成功的人越懂得,做人看胸襟,做事看手腕!

li李 2023/01/10

請聽題:做人應該柔和些好,還是耿直些好?

相信很多伙伴們要麼會選柔和,要麼會選耿直。仿佛這個世界上的人要麼柔,內斂、謙遜,要麼剛,耿直、率真。實際上鬼谷子給了我們第三個選項:

就如他所言:或柔或剛。

做人要剛也要柔,講究的是剛柔并濟,陰陽相成。

古典哲學有什麼用?其實可以指導我們的為人處世。就比如,鬼谷子智囊團的朋友小戚就覺得做人應該柔和些好,古人不是講究以柔克剛嗎?

所以小戚遵循著這個原則,見誰都是謙遜有禮,和藹可親。原本這是件好事兒,可時間長了,他自己發現,由于自己把自己的位置擺的太低了,逐漸喪失了個性。就如在工作上,有人故意刁難小戚,他也一樣是逆來順受,久而久之,他成了一個徹底沒脾氣的老實人。

對此,曾國藩或許會說: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

如果我們用一元思維去看待古典哲學,往往會選擇要麼柔,要麼剛,這便是常見的「非黑即白」的思維。

實際上陰陽與剛柔都不是孤立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剛中有柔,柔中帶剛。

對此,諸葛亮深以為然。自打劉備建立蜀漢過后,諸葛亮建立了嚴格的制度,讓人望而生畏,史書記載:頗尚嚴峻,人多怨嘆者。

劉備麾下首席謀士也覺得太過嚴格了,于是提醒諸葛亮:咱們的制度能不能別這麼嚴格,很多人吃不消啊。

諸葛亮說:之所以嚴格,是因為劉璋父子在蜀地的時候制度設計的實在太松懈柔和了,久而久之,喪失了自己的威信。如果現在我們依然保持柔和,那麼或許我們就是第二個劉璋。

確實,凡是有個原因,劉璋太柔和,所以諸葛亮就必須剛正,這叫啥?

剛柔并濟!

所謂剛, 是一種底線,一種原則,一種自信;

所謂柔, 是一種收斂,一種圓融,一種風度。

這是一種胸襟,也是一種手段。

讓我們記住曾國藩的話: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如果我們太過柔和則容易萎靡不振,如果我們太過剛強則容易折斷失敗,

所以太柔不行,太剛也不行,能如鬼谷子說的:或柔或剛,才是正道。這也就是我們所言的:

中庸之道!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