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她離世后、他大醉三天,三毛與王洛賓,錯在時間的一段情事
2022/08/05

「我每思念你一次,天上就落下一粒沙,于是就有了撒哈拉。」

  讀三毛的,不讀三毛的,都聽過這一句浪漫的情話。

  這是三毛寫給丈夫荷西的,當時三毛跟荷西兩地分居,就靠書信傳達思念。

  在撒哈拉,三毛寫出了《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稻草人手記》《哭泣的駱駝》等知名旅行游記。

  她跟荷西的故事,也被很多讀者奉為愛情典范。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

  1979年9月30日,荷西在潛水時發生意外,葬身大海。

  痛失愛人的三毛,回到台灣,在家人身邊生活了幾年。

  荷西去世第十年,三毛再次遇到了她的「愛人」——王洛賓。

  王洛賓是知名音樂家,《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達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蓋頭來》等歌曲,都出自他的手。

  這是三毛最奮不顧身的一次戀愛,也是最讓她傷心失望的一次戀愛。

  與王洛賓分開第121天,三毛用一條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王洛賓聞訊后,大醉三天三夜。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1

  1979年10月份,料理完荷西的后事,三毛在家人的陪同下回到台灣。

  休息一段時間之后,台灣幾家媒體聯合贊助三毛去旅行,這才有了后來的《夢里花落知多少》《萬水千山走遍》《送你一匹馬》《三毛說書》等經典游記作品。

  旅行加上家人的陪伴,三毛的情緒緩解了很多。她對荷西的思念,也漸漸沉靜下來,放在心里。

  1989年底的一天,三毛隨手拿起一份《台灣日報》,上面有好朋友夏婕寫的一篇《王洛賓老人的故事》。

  文章雖然短小,但詳細介紹了王洛賓在愛人去世后一個人的孤寂生活。

  在很小的時候,三毛就聽過《在那遙遠的地方》。學校文藝表演的時候,她還唱過這首歌曲。

  不過,這是她第一次知道,原來歌曲作者背后,竟有著如此凄美的愛情故事。

  更讓三毛沒有想到的是,77歲的王洛賓曾經幾次入獄。

  艱苦的牢獄生活并沒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他在監獄里面用牙膏皮卷成筆,寫下了《炊煙》《高高的白楊》等歌曲。

  就在王洛賓坐牢半年后,他的妻子在家中去世。這成了王洛賓心里永久的遺憾。

  出獄后,王洛賓時常一個人抱著琴對著夕陽,自彈自唱,思念亡妻。

  夕陽西下,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靜靜地坐在那里不說話,琴聲嗚咽,淚水全無。

  只有遠方的風,把他的思念帶到遙遠的地方,告訴那個他日夜思念的人。

  看完這篇文章,三毛定定地坐了很久,忽然,她心里亮堂起來,這就是她要找的人。

  同樣以文字為生,同樣失去愛人,三毛覺得,只有自己才能夠讀懂王洛賓的思念之情。

  這份報紙,冥冥之中在三毛與王洛賓之間架起了橋梁。

  三毛當即做了一個決定,她要去西北,親自見一見這個深情的男人。

  到1990年4月份,三毛終于辦妥了所有的手續,她報了一個旅行團,去了浙江四川探親之后,只身前往新疆。

  4月16號,三毛終于見到了陌生又熟悉的王洛賓。

  盡管這是兩人第一次見面,但于三毛而言,卻像是久別的老朋友重逢一樣。

  王洛賓一言一行,舉手投足,皆在三毛的想象之中,甚至他那花白的胡子,也寫滿了故事。

  眼前這個瘦弱的耄耋老人,因為對亡妻的思念,在三毛心里的形象高大無比。

  其實在這之前,王洛賓也聽說過三毛的故事,也看過她寫的《撒哈拉的故事》。

  不過等三毛真切地站在跟前,王洛賓又覺得,她跟自己想象中稍微有些不一樣。

  三毛一身隨性的牛仔打扮,海藻一樣的頭髮,瀑布似的披在兩頰,說話卻又柔聲細語。

  更讓王洛賓印象深刻的是,47歲的三毛,眼睛分外明亮。經歷許多故事的她,眼神仍如孩童一樣純真。

  兩個孤獨的靈魂相遇了。

2

  見面當天,三毛歡快地唱起了自己作詞的歌曲《橄欖樹》。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

  為一盡地主之誼,為了招待這位遠方來的客人,王洛賓給三毛唱了他自己在獄中所作的歌曲《高高的白楊》。

  歌曲唱完,王洛賓又給三毛講起了自己幾次被捕入獄,妻子在家郁郁而終。為了悼念亡妻,他從此留起了胡須。

  故事講完,王洛賓又唱起了《高高的白楊》中的一句「一座孤墳上鋪滿丁香,墳上睡著一位美好的姑娘,我的胡須鋪滿胸膛。」

  一旁的三毛早已聽得如癡如醉,感動得淚流滿面。

  為了緩解尷尬,王洛賓問三毛,是不是因為荷西也是大胡子,所以她聽這首歌比較動情?

  三毛認真地說「不是,因為這首歌,我更愛大胡子了!」

  之后,王洛賓帶著三毛游天山,給她唱自己寫的那些歌曲。

  挽著王洛賓的手臂,走在茫茫大漠,三毛似乎又回到了曾經跟荷西在撒哈拉的生活。

  相聚的時間總是很短暫的。

  在新疆停留幾天后,三毛又回到了台灣,可是人回來了,心卻還留在戈壁上,留在天山腳下,留在讓她重生的地方。

  她抑制不住思念,提筆給王洛賓寫了一封熱辣滾燙的表白信。

  「萬里迢迢為了認識你,這份情不是偶然,是天命,是無法抗拒的。」

  「閉上眼睛,全是你的影子。」「你無法要求我不愛你,在這一點上,我是自由的。」

  信的末尾,三毛還說自己不去上海了,「九月再去看你。」

  跟三毛熾熱簡單而又直接的愛慕相比,王洛賓表現得無比理性克制。

  兩人相差30歲,無論從年紀、生活方式還是地理位置來說,王洛賓都不敢回報三毛同樣熾熱的愛。

  從80年代中期,三毛的作品傳入大陸開始,王洛賓和其他人一樣都曾拜讀過三毛的作品。

  從三毛的作品中,王洛賓知道她是隨性灑脫又敢愛敢恨的女人。

  或許她可以不在乎世俗,但王洛賓不能不在意。

  從妻子去世之后,王洛賓一個人生活了近40年,他的生活除了音樂,再沒有其他。

  風燭殘年,他也知道自己無法給三毛想象中浪漫而灑脫的生活。

  幾封書信往來之后,王洛賓的回信言辭越來越克制,回信的時間也越來越遲緩。

  而在海峽對岸的三毛并沒有在意,她仍不停地通過書信,訴說著自己對王洛賓的幽幽相思。

  每次寫信,三毛還不忘附上一張自己的照片,或是跟王洛賓的合影。

  到9月份,分開4個月之后,三毛再次來到新疆,沒想到這也是她最后一次見到王洛賓。

  3

  1990年夏天,三毛的作品《滾滾紅塵》被香港湯臣影業公司看中,邀請三毛跟其他幾位編劇一起,改編成電影。

  影片是兩岸三地合作,由林青霞、秦漢主演,在吉林長春拍攝。

  9月初,開完劇本研討會,三毛就轉去新疆,再次見到了朝思暮想的王洛賓。

  這一次,三毛來了就不想象上次一樣匆匆離開,至少,讓她在愛的人身邊多停留幾天。

  三毛帶了滿滿幾大箱衣服,書,作品稿,還有一些喜歡的小玩意。

  一落地,她就迫不及待把行李箱全打開,東西全擺出來,然后,又把自己珍視的寶貝一件件擺在桌上,窗台上。

  之后,三毛過起了和從前一樣的居家生活。

  她和王洛賓牽手去買菜,她扎起頭髮,洗菜、切菜、做飯,小小的屋子又有了煙火氣。三毛覺得十分滿足,她就是要讓自己愛的這個人,重回人間煙火。

  吃完飯,王洛賓彈琴,三毛唱歌,有時,兩人也合唱。

  盡管音色、聲調都不盡相同,但三毛眼里全是滿滿的愛意,這就是世上最和諧的音符。

  可是這樣的感受,王洛賓卻并不全然享受。事實上,他對三毛一直有些若即若離。

  他不忍心傷害這樣一個有著孩童一樣純真眼神的女人,他更不想讓她跟著自己在這茫茫戈壁了此殘生。

  三毛是敏銳的,她很快察覺到了身邊這個人并不如自己一樣那麼真切、熱烈。

  于是,三毛再次離開了新疆,回到了台灣。

  回去后,三毛還是抑制不住思念,給王洛賓寫信,一如既往的熱烈、真摯。

  王洛賓回信道「蕭伯納有一把用了很久的雨傘,這雨傘,后來不能擋風遮雨,只能當拐杖用。」

  為了更直白一點拒絕三毛,王洛賓又說「我就是這把雨傘,只能做拐杖。」

  聰慧如三毛,怎麼會不懂這意思,她很快回信「你好殘忍,是你讓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當年11月份,《滾滾紅塵》在台灣金馬獎上,獲得了包括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影片在內的八項大獎,也將林青霞送上了金馬影后的寶座。

  影片滿載而歸,故事的作者三毛,卻正經歷著難以言說的痛楚。

  為了不讓王洛賓有太大壓力,三毛主動寫了信,說自己已經和認識多年的好朋友李柯訂了婚,不久之后將舉行婚禮。

  自己不能護她周全,如果有人能做到,王洛賓心里也是欣慰的。

  誰知,再次傳來三毛的消息,竟是驚天噩耗。

  4

  1991年1月份,三毛被查出子宮內膜肥厚,3號那天,她在台灣榮民總醫院接受了手術。

  可是誰也沒想到,當天晚上,三毛用一條絲襪,把自己掛在了衛生間的門梁上。

  現場沒有留下任何遺書,或許,她也沒有什麼想說的。

  47歲的三毛,用這樣決絕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燦爛而又傳奇的一生。

  后來法醫推斷,死亡時間大概是4號凌晨2點鐘左右。

  沒有人知道,那一晚,三毛經歷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又為什麼在手術之后選擇輕生。

  消息傳到新疆,78歲的王洛賓很久都沒有說話。然后,他一個人拿著琴,提著酒,來到了曾經唱歌的地方。

  三天三夜,除了琴聲,陪伴他的,只有手中的烈酒。

  之后,王洛賓寫下了生平最后一首情歌《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

  「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又等待,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本是一場迷藏的夢,切莫對我責怪。」

  愛也好,恨也罷,去往天國的三毛,永遠也聽不到愛人為自己寫的歌了。如若她能聽到這歌聲,會不會責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又或者,就像胡蝶飛不過滄海,沒有人忍心責怪。

  她曾像飛蛾撲火一樣追尋愛情,轟轟烈烈,無怨無悔。

  她是自由行走的沙漠之花,流浪是她一生的宿命,唯有愛,能讓她停留。

  然而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三毛去世五年后,1996年3月14日,王洛賓也仙逝了。

  終究,路歸路,橋歸橋。

  余秀華曾說「愛情都是有所圖的。」

  三毛愛王洛賓,圖的是那份真摯的感情,為此,她可以不顧世俗,愛了就愛了。

  正是王洛賓對亡妻多年不渝的思念之情,感動了三毛,讓她愛上他。可也是這矢志不渝的愛,讓他沒有辦法完全接受她。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三毛是是鮮活的,也是熾熱的,可是這熾熱容易灼傷自己,也容易灼傷他人。

  如今,三毛已經逝世31年。

  她的作品,她的故事,讓人永遠不會忘了她。

  那個祖籍浙江,出生在山城重慶的,叫陳平的女子,她曾經來過。


稻盛和夫:越是逆境,越要擁有窄門思維(深度好文)
2023/05/08
諸葛亮:常讀圣人語,靜修個人心
2023/05/08
別怪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人,太現實!資深HR:做到2點就不用怕
2023/05/08
司馬懿:職場3大經典智慧,沒人會說破,早懂少走十年彎路
2023/05/08
孫臏:熬過「變化無常」的坎,相機而動
2023/05/07
白居易: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023/05/07
俗語:「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是什麼意思呢?
2023/05/07
《道德經》:眼界越寬,越不貪婪;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2023/05/05
民間故事:老漢修房,給過路乞丐兩個饅頭,乞丐:你今晚必死
2023/05/05
《菜根譚》:為善不見其意,如草里冬瓜,自應暗長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