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鬼谷子大智慧:為人處世,盡量少說三種話,避免招惹禍患
2022/09/02

「喜時之言多失態,怒時之言多失禮,哀時之言多失常。」這是鬼谷子對世人的告誡。

鬼谷子雖然一生隱居避世,但是依然智名遠播。他教導出的弟子龐涓、孫臏、蘇秦、張儀各個叱咤風云、封將拜相,而游說術就是他們趨利避害,獲取榮華富貴的依仗。

張儀憑借游說術擔任秦魏相位,蘇秦憑借游說術手執六國相印,足見游說術的高明之處。游說術雖然離我們普通人有些遙遠,但是一個會說話的人,的確可以在人生中占盡先機、左右逢源。

對于普通人來說,為人處世時,靠說話之道來取得成功或許很難,但是我們一定要懂得什麼話不該說,這樣才能遠離禍患。這就是鬼谷子的智慧: 為人處世,盡量少說這三種話,容易招惹禍患。

一、喜時之言——容易失態

俗話說:「樂極生悲。」當一個人發生了值得高興的事情,很容易洋洋自得,這時候如果驕傲起來,就會失去自己一貫的謹慎。

如果只顧著高興,而出現細小的疏忽,都可能導致一個人的失敗。所以曾國藩告誡世人:「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一個人只有做事慎始慎終,才能取得成功。

特別是我們成功之后,情緒會非常激動,在自己最興奮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千萬不能多說話,謹防禍從口出。

俗話說:「喜極而泣。」這不僅是一種情緒的宣泄,而且也是一種失態之舉,會暴露自己的軟肋。這時候如果多說話,就會失去自己冷靜理智的本色,很容易說出讓自己后悔的話。所以喜時之言多失態,盡量少說,避免給自己惹禍。

二、怒時之言——容易失禮

弘一大師為世人講解過嗔念的危害:「云何為嗔?謂于有情,樂作損害為性。」

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所謂的嗔念,就是一個人的仇恨心和憤怒心太重,做事以損害別人來當作自己的滿足。

一個人在發怒的時候,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所有修養都拋在一邊。不管是高尚的人,還是頑劣的人,發起怒來都變得一樣,成了瘋狂的人。俗話說:「天要讓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發怒會毀滅掉我們擁有的所有美好和福氣。

當一個人憤恨不平的時候,心態就出現了問題,考慮問題會有失偏頗,做事情會非常偏激。這時候說出來的話,一定不會客觀,而是以傷害別人為目的,最終也會惹來別人的反擊,給自己帶來災禍。這就是怒時之言多失禮,盡量少說為好。

三、哀時之言——容易失常

俗話說:「哀莫大于心(ㄙˇ)。」一個人遇到令自己哀傷的事情,很容易心灰意冷,失去進取的動力,這個人變得得過且過,最終越來越沉淪。

三毛說過:「為一件事而悲傷,這是情感的宣泄,但是習慣性的哀傷而不愿改變,久而久之,人就毀了。」

當我們非常傷心的時候,說出的話都很消極,很容易憤恨不平,怨天尤人。這些話不僅讓自己顯得很反常,更不會得到別人的可憐,反而會讓人對你敬而遠之,唯恐避之不及,都不愿意沾上麻煩事。

而且哀傷時說一些抱怨的話,對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安慰,是一次又一次的在傷口上撒鹽。一匹強大的狼,在受傷之后,都是躲在無人的地方,默默的療傷,這樣才能盡快恢復,積累實力,躲避災禍,等待再次叱咤草原的時候。所以說哀時之言多失常,盡量少說。

俗話說:「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

知道什麼話該說,只是個聰明人,知道什麼話不該說,才是一個智者。我們可能被多言傷害,但是不會因沉默惹禍,這就是智者寡言的道理。所以鬼谷子才說:「閉耳可以除煩,閉目可以靜思,閉口可以遠禍。」做到的人才會有福氣。


稻盛和夫:越是逆境,越要擁有窄門思維(深度好文)
2023/05/08
諸葛亮:常讀圣人語,靜修個人心
2023/05/08
別怪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人,太現實!資深HR:做到2點就不用怕
2023/05/08
司馬懿:職場3大經典智慧,沒人會說破,早懂少走十年彎路
2023/05/08
孫臏:熬過「變化無常」的坎,相機而動
2023/05/07
白居易: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023/05/07
俗語:「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是什麼意思呢?
2023/05/07
《道德經》:眼界越寬,越不貪婪;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2023/05/05
民間故事:老漢修房,給過路乞丐兩個饅頭,乞丐:你今晚必死
2023/05/05
《菜根譚》:為善不見其意,如草里冬瓜,自應暗長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