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三毛」這個名字,是在高中時期。
那個時候學校的圖書館陳列著各種各樣的書籍,唯有滿滿一排三毛的作品吸引了我的目光。
也就是從那之后,我開始讀三毛的書,一直讀到了現在。
可以說,三毛的作品是我最開始讀的書,也是伴隨我最久的書籍,冥冥之中,總有種特殊的情感。
很多讀者都說,三毛的書文化價值并不高, 因為她的書中沒有太多大道理,讀完之后也提升不了多少技能。
對于這個說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
如果你想通過讀書提升能力,學會為人處世的方法,那三毛的書可能并不適合讀。
因為她是一個生活的記錄者,而不是一個導師。
她的書中也沒有太多的技巧結構,有的只是平凡瑣碎的生活,以及那些被娓娓道來的真情。
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要讀三毛呢?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直到走向社會才明白。原來,每一本書都有它獨特的意義。
那些干貨滿滿的工具書可以填充思維,讓我們不斷向上發展。
而三毛的書則是拓寬我們的現實世界,讓我們在世俗中看到那些值得熱淚盈眶、值得被銘記的小事。
正是這些小事,把無趣的生活變得有趣,為功利的生活裝上一點點浪漫。
我們讀三毛,不是為了學到什麼,而是跟隨她去體驗未知的生活,看到一個更寬更廣的世界,填充我們單調的人生。
當你被現實的壓力侵襲,每天游走于工作與家庭之中時,可以偶爾靜下心來讀一讀三毛。
這時你會明白,即使自己不曾到達,也依然可以體會到詩與遠方。
三毛,讓你看到一個更可愛、更值得愛的世界。
這就是她的書,她的文字,他本人所帶給我們的意義。
生活的驚喜,是由自己創造的
1943年,三毛在重慶出生。
小的時候,鄰居家的小姑娘都喜歡玩洋娃娃,她卻喜歡獨自一人玩泥巴。
她的功課成績都很不理想,也忍受不了緊張的學習氛圍和老師們嚴肅的面容。
因為被老師誣陷作弊,還有一段時間都陷入到自閉中。
那個時候,老師不信任,家長不理解,她的生活陷入到一片黑暗中,甚至企圖用離世來逃避。
幸好這時,父親送她去學習藝術,她因此邂逅了顧福生老師。
顧老師看到了三毛與眾不同的寫作才華,鼓勵她走出現在的陰霾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也就是那個時候,三毛頓悟了,她拿起筆,開始了漫長的寫作之旅。
這一次改變,讓三毛的人生變得不一樣了。她的文章被刊登、被發表、被許多人稱贊,她也漸漸找回了人生的自信。
三毛是一個不流于世俗的女子,她喜歡穿各種各樣的衣服。雖然這些衣服樣式簡單,但經過三毛的搭配,就變成了周圍同學羨慕的時尚。
她喜歡游山玩水,此后,她游歷多個國家,在無數個景點下面留下了自己的身影。最后她在廣袤無邊的撒哈拉沙漠中,找到了自己的愛情,也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在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中,她描述了自己進入沙漠之后的生活。即便是住的很簡陋,吃的很簡單,可她依然將屋子收拾得整整齊齊,用各種小心思來裝點周圍。
在那樣的生活中,她和荷西兩個人,看蔚藍的天空,傾聽微風吹過樹梢的聲音,一切都是那麼愜意和自在。
我喜歡三毛,因為她是一個敢于走出去,也懂得給自己創造驚喜的人。正是因為她有這顆玲瓏的心,才在那片沙漠中活出了生活的趣味。
三毛曾說: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動人的,任他是誰。
生活很難,有時候它也免不了會走向平淡。但只要我們能懷揣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就一定能將生活中點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熱愛生活,才能過得快樂。
愛一個人,是簡單而真摯的
三毛與荷西在西班牙相識,那個時候三毛并未動情,而荷西卻堅定地說:
「你要等我6年,我有4年在大學要讀,加上兩年兵役要服,6年一過,我就娶你。」
三毛不相信,此后的六年中她依然各處游離,過著自己的生活。直到六年之后,荷西再次出現表達愛意,她才終于陷入愛河。
三毛和荷西的愛情是動人的,不僅僅是因為這六年的等待,還在于他們那種在平淡中相守的心。
在撒哈拉中,三毛一邊到處體驗風土人情,一邊寫游記記錄生活。而荷西則努力工作,實現價值。他們兩個人白天各自忙碌,晚上則在一起談論文學,一起享受著細碎的美好,這樣的生活充實也讓人羨慕。
三毛曾說:愛情不落實穿衣、數錢、吃飯這樣的小事上,是不會長久的。
在撒哈拉的這幾年,他們并沒有過什麼轟轟烈烈的行動,也沒有一起經歷過太多的大事。但就是這種柴米油鹽的小事,讓他們互相溫暖著,成為對方最親近的人。
過去很多書籍告訴我們,愛情要歷經考驗,要達到世俗的標準。可是三毛說,愛情是沒有任何邊際的。它最簡單也最平凡,可也最溫暖最動人。
愛情不需要標準,更不需要考驗,只要兩個人互相溫暖,互相陪伴,就已經足夠了。
讀書,是一種樂趣
三毛的生活里,離不開旅行,離不開荷西,也離不開讀書。
小的時候父母告訴我們,讀書是為了培養自己的情操。長大之后,周圍人告訴我們,讀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內在美。
三毛卻說,讀書沒有任何目的,它僅僅是人的一種樂趣,只是為了讓人高興。
是啊,讀書從來不是任務,非要做出什麼成就才行。更多的時候,我們讀書是為了取悅自己。
在一個閑適的午后,捧起一本書籍,嗅著墨的香味,慢慢進入到書中的世界,這是一種多麼美妙的樂趣啊。
現實生活已經足夠復雜了,我們為什麼還要給讀書貼上各種標簽呢?
想讀的時候就讀,不想讀的時候就放下。喜歡哪個作者就買下他的書,仔細品味他一詞一句中所蘊含的思想,跟隨他走入自己不曾涉及的地方,這未嘗不是一種享受。
我太喜歡三毛了,因為她的文字從來不會迎合讀者,而是在抒發自己的情感。看她的書籍,我們不會有一種被人指點的感覺,反而更像是聽一個許久未見的老朋友,在靜靜講述他這段時間的經歷。
三毛的書從來不會讓人感覺到壓力,她不為世俗而寫作,只是在緩緩地道出她自己的故事。她不會逼迫你成為什麼人,只是在告訴你:這個世界有很多浪漫的角落,如果你不曾去過,那麼我就用文字帶你體驗。
讀書,是為了讓心靈更舒適,讀三毛的作品,就是為了讓自己更加向往美好。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一段靜靜的時光,享受著只屬于自己的愜意。這時,我推薦你讀一讀三毛。
讓這個知心的大姐姐,帶你體驗更多的美好。
-END-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