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1次求婚被拒,2任丈夫離世,4次絕望自絕!22張高清圖揭示三毛坎坷又不凡的一生:「我的一世,抵得上你的十世」
2022/07/30

作家、《撒哈拉的故事》、《走遍萬水千山》等的作者三毛曾對姐姐陳田心說:「我的一世,抵得上你的十世」。

三毛的這話,陳田心和世人都很服氣,因為她這一生,經歷的實在太多。

三毛曾流浪過54個國家,她曾經歷過無數次刻骨銘心的情愛,她也曾遭受過各種不公、承受過無數苦痛,離世時她還備受抑郁癥甚至精神分裂的煎熬……

這樣的三毛,很傳奇,很三毛。

要將這樣的三毛的一生概括進22張圖里,并不那麼容易,但卻也并不那麼難,因為至始至終,她的人生既簡單又復雜。

要講三毛的一生,自然繞不開她的家人,下圖是三毛的全家福,照片中從左至右依次是:

三毛父親陳嗣慶、三毛、大姐陳田心、大弟陳圣、小弟陳杰、母親繆進蘭。

從照片便可看出,三毛的父母都是極其開明的人,她的父親是一名律師,母親則是一個傳統、善良的女性。

在這個家里,三毛的敏感、脆弱得到了最好的保護。

13歲那年,三毛因被數學老師侮辱患上自閉癥后,父母并未勉強她去學校,而是由著她一直將自己鎖在家中,從13歲到20歲的7年間,三毛一直在與自閉癥斗爭,她的父母何嘗不是呢。

第二張圖拍攝的時間,正是三毛13歲,她撅著嘴、眼睛上瞟、身子明顯縮起來,給人一種壓抑感,這張圖是三毛自閉癥期間的最好寫照。

這期間,父母為她操碎了心。為了讓她有寄托,他們將市面上可以買到的她這個年齡段可以看的書全放到了她的書架上。

正是在13歲這年,三毛做了一件讓父母瞠目結舌的事:她謊稱自己16歲,與東港一個軍校學生談了人生第一次戀愛。

自閉癥期間,在父母的悉心呵護下,三毛后來還是有了第二次自絕。三毛的第一次自絕發生在她八歲時,但當時的她只是想嘗試死去的滋味,而這一次她卻真的是想就此死去。

好在父母發現及時,三毛終被救了下來,那天,母親跪在她面前說:「你如果再自絕,就是傷害我最愛的人,我將永遠恨你。」三毛聽完后淚流滿面。

三毛徹底走出自閉癥,是在遇見圖三這位男子后。他叫顧福生,是台灣知名畫家。三毛在偶然得知他后決定跟他學畫畫,因著對繪畫的熱忱,她踏出了自閉癥7年向外的第一步:她敲開了顧福生家的門。

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三毛和顧福生都確定她不適合繪畫,但老師卻幫她找到了通往文學的路。在顧福生的幫助下,三毛開始真正地接觸寫作,并在《現代文學》刊出了散文《惑》。這以后,三毛便一發不可收拾,有了文學精神寄托后,三毛開始慢慢走出了自閉癥。

20歲這年,三毛雖開始走進正常生活了,卻依舊不安分,她的不安分在安分的同伴對比下,顯得格外明顯。

下圖是三毛與同伴的合影,合影中,同伴的眼神單純、堅定、快樂,可三毛的眼神卻飄忽不定,她臉上的表情也寫著淡淡的憂郁。

20歲這年,三毛進入了台灣文化大學學習哲學。她突出的文學修養讓她在這里,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次愛情。這個男子的筆名叫舒凡,是三毛主動追求的他。

后來,三毛跟舒凡求婚被拒后,她毅然在大三這年便拋下學業遠走西班牙。關于她放棄這段感情的原因,她的父親陳嗣慶這樣說:

下圖中白衣白褲、拎著包的三毛,拍攝于她在西班牙求學期間。從照片中她臉上的笑容便可知,她不僅已徹底走出了自閉癥,也已經走出了與舒凡的感情糾葛。放下,從來萬般自在。

也正是在西班牙期間,三毛遇見了一生摯愛荷西。荷西是西班牙人,比三毛小6歲。兩人相遇這年,三毛24歲,荷西18歲,因著這種年齡差,身邊追求者眾多的她并未太把荷西臨走時的那句「等我六年」放在心上。

留學歸國這年,三毛28歲,回到了台灣后,她在文華學院等地教授德語。這樣的日子,舒服愜意,看起來、聽起來都很不錯,但注定不是三毛想要的。

這期間,三毛與父親打網球期間認識了一個45歲的德國教師。或許是想安定的緣故,他向她求婚,她輕而易舉地答應了。

然而,就在即將與未婚夫完婚時,德國教師竟因心臟病突發死在了三毛懷里。看著所愛的人被一錘一錘被釘進棺材里,三毛傷心欲絕。

德國教師過世不久,痛苦不已的三毛吞服安眠藥自絕,這是三毛一生第三次嘗試自絕。因被發現及時,三毛又一次被救回來了。

愛情屢次受挫后,三毛開始動起了流浪的心思,她不等父母同意便打點行裝前往了西班牙。再次前往馬德里,三毛的心境變了,她說:

三毛離開台灣半年前,西班牙的朋友捎來了荷西的消息。荷西在信上寫著:

不久,三毛與荷西重逢。當三毛在荷西房間看到自己的巨幅照片被掛滿墻時,她感動極了,當下她便對荷西說:

31歲這年,三毛與25歲的荷西結成了姻緣。三毛收到的結婚禮物,是荷西在沙漠里撿到的一個駱駝頭蓋骨。

也正是在此間,三毛她無意間在一本美國的《國家地理》雜志上看到了撒哈拉沙漠。

三毛只看了一眼,就莫名其妙,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心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沙漠。荷西是愛極了三毛,他答應陪她去酷熱的沙漠定居。

沙漠中的三毛

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的生活遠沒有她文字中描述的美好:他們的生活極其艱難,家里的布置幾乎全是三毛拾荒來的,就連睡的床也是撿來的棺材板做成的。但好在,他們心里有愛。

三毛與荷西從來都不是管顧世俗的人,兩人結婚時甚至都沒有通知雙方父母。作為三毛的父母,他們竟是在兩人婚禮后才收到結婚「通知」的。

但好在,三毛的父母也是極其開明的人,他們并未在意這些細節,只打心眼里替找到真愛的女兒高興。

下圖是三毛在沙漠生活時的日常裝扮,圖右邊那個看起來極其沙哈拉威的女子正是三毛,是不是讓人非常難以置信。

沙漠的生活從來異常艱難,可三毛卻用她的文字讓這一切變成了永遠的傳奇。三毛在沙漠的日子里,她的文字被傳到國內發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等等一經發表便迅速引發了轟動。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像魔一樣影響著大批年輕人和那個時代。

1979年,三毛的父母去歐洲旅游,途中,他們特地繞道西班牙再到加納利島見闊別已久的女婿。下圖這張照片拍攝于一家子會面后不久,讓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是,這竟是他們的最后一張齊整的合影。

這張照片的拍攝時間是1979年9月21日,就在這之后幾天,荷西便因一次潛水作業意外身亡了。

荷西死去兩天后,三毛才火速趕了回去。她緊緊抓著荷西的手,冰冷的手說:

荷西墓碑上的字是三毛親手刻上去的,讓人非常意外的是,墓碑上的字非常簡單,上面寫著:

荷西死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他的父母一直擔心她會自絕,所以為了以防不測,他們第一時間將三毛帶回了台灣。

后來的三毛,曾經再回來過,回到她和荷西曾經住過的家里。只是,他們的過往,再也回不去了。

沒有荷西之后,三毛的著裝風格發生了極大變化,她的精神狀態也發生了巨變。她依舊寫作,可在寫作之余她迷上了「通靈」,她經常用「通靈」的方式與荷西交流。

有一次,三毛與林青霞在一塊兒時,她一直在紙上涂涂畫畫,林青霞問她為啥一直笑,她說她在和荷西談話,說完還將她和荷西在紙上對話的內容給林青霞看。

荷西死后,三毛的變化除了以上這些之外,她包括喜歡跟孩子合影這一件,在流浪期間,她合影最多的就是孩子了。孩子,或許也是后期三毛的精神寄托之一。

1990年,在荷西死去十一年后,三毛從朋友那聽到了王洛賓的故事。深受感動的三毛隨即動身前往烏魯木齊,這年4月16日,三毛依照好友夏婕給的地址,敲開了王洛賓的家門......

兩人第一次見面的這年,三毛47歲,王洛賓77歲!后來的兩人似乎曾發生過一些情感,但或許是因為現實因素,兩人終究沒有在一起。

在一封三毛寫給王洛賓的信里,她說到:

可這段一直蒙在迷霧里的情事,終究以三毛放棄告終。據說,三毛走時,曾歇斯底里地發怒過。下圖是三毛寫給王洛賓的信件,落款日期是1990年12月11日。

這封信寄出僅僅20多天的1991年1月4日,三毛便在成功動完小手術后在台北榮民總醫院以絲襪吊頸的方式自絕了,這是三毛一生的第四次自絕,也是最后一次。這年,三毛年僅48歲。

1991年1月4日,「1」、「4」,諧音「一死」。

三毛死前的最后一封信和最后一個電話都是打給記者、作家眭浩平的。她稱他為「小熊」,她留給人間最后的聲音是:

三毛死后,這個收到她生前最后電話的男子在多年后重走了三毛的流浪之旅并寫成了書籍《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三毛一生留下了很多文字,但最能代表她的除了《橄欖樹》外大約就是這段了:

如果真的有來生,希望三毛人生的每次相遇,都能化為永恒……

也希望,若真有來生,三毛能不再流浪……


稻盛和夫:越是逆境,越要擁有窄門思維(深度好文)
2023/05/08
諸葛亮:常讀圣人語,靜修個人心
2023/05/08
別怪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人,太現實!資深HR:做到2點就不用怕
2023/05/08
司馬懿:職場3大經典智慧,沒人會說破,早懂少走十年彎路
2023/05/08
孫臏:熬過「變化無常」的坎,相機而動
2023/05/07
白居易: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023/05/07
俗語:「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是什麼意思呢?
2023/05/07
《道德經》:眼界越寬,越不貪婪;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2023/05/05
民間故事:老漢修房,給過路乞丐兩個饅頭,乞丐:你今晚必死
2023/05/05
《菜根譚》:為善不見其意,如草里冬瓜,自應暗長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