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我很知足】《茉迪的彩色小屋》:想要的生活,得靠自己去爭取
感恩相遇,我是珮珊,人生不易,且行且修心。
幸福是什麼?人們常常會這麼問。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會各有不同。
而有一個女人對幸福定義得卻很簡單,那就是: 有事做,有人愛,有所期待……
這個女人名叫茉迪,她生來卑微,卻覺得自己的一生過得很幸福、很精彩。
她用自己對于生命的詮釋來告訴人們: 生而為人,我很知足!
想要的生活,得靠自己去爭取
在外人眼里,茉迪是一個不幸的女人:不漂亮、瘸腿再加上貧窮。
因為先天性關節炎,她渾身骨節僵硬,終日跛著一條腿,佝僂著腰,別人看她就像看個怪物。
她被哥哥寄養在姨媽家里,父母留下的唯一財產——房子,也被哥哥變賣了。
哥哥和姨媽都把她當作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廢人,表情里都充滿了嫌棄。
而她,偏偏是一個倔強的女人,總覺得自己能夠自食其力地養活自己,她不喜歡被人當作累贅。
然后,機會真的來了。
茉迪去商店買東西時,偶然得知,鎮上的一個魚販子路易斯要招一個女傭為自己料理家務,她迫不及待地撕下了招聘的告示,然后搖搖晃晃地一路步行,來到了數里之外漁販子的家。
那是一個座落在路邊的孤零零的小房子,它的主人也如同它一樣孤僻、冷傲、不合群。他只看了上門應聘的女人一眼,就覺得不滿意,想都不想地拒絕了她。
茉迪有些難過,幽幽地說:「一會回去,那些孩子恐怕又得朝我扔石子了。」
路易斯問為什麼,茉迪苦笑著說:「因為總有人看不慣別人的與眾不同。」
路易斯沒說什麼,卻主動送了她一程。
然而,因為路易斯給出的招聘條件并不吸引人,所以并沒有其他人前來應聘,無奈之下,他聽從了其他人的勸告,勉強接受了茉迪。
但茉迪來的第一天,他還是發了火。他發現茉迪根本不擅長做家務,還做了他最不愛吃的蘿卜湯,于是他找了個借口又把茉迪攆走了。
可是當路易斯第二天早晨醒來的時候,卻發現屋內早餐早已備好,而茉迪正跪在地上擦地板,于是他默認地又留下了她。
就這樣,茉迪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逐漸適應了自己的日常工作:做飯、喂狗、打掃……
她還用綠油漆重新粉刷了舊木架,又在上面放上了相框,頓時整個小屋都變得明亮起來。
但路易斯還是不太好相處,處處擺著一個主人的權威,甚至對她說,在這個家里,地位的排序是:第一位是他自己,然后是狗和雞,最后才是她。
一次路易斯的朋友來時,她上前搭了幾句話,就像一個女主人一樣。這可惹惱了路易斯,他生氣地甩給了她一個巴掌,警告她別忘了自己的身份。
茉迪這次沒有再容忍下去,她認真地告訴路易斯說,如果以后他再這樣,她就會離開這個家,并且她伸出手來,硬氣地向他討要拖欠的工錢。
看著忽然變得強硬起來的茉迪,路易斯沉默了,第一次感覺自己做得確實有些過分。
慢慢地,他對茉迪的態度有了改變,覺得她好像不那麼令人討厭了,非但如此,反而有了些許好感。
在某個難以入睡的夜晚,他一下子抱住了身邊的茉迪,可是茉迪卻冷靜地對他說:「如果想做接下來的事,那就結婚吧!」這讓路易斯又一次對這個奇怪的女人刮目相看。
宮崎駿在《貓的報恩》里有句話說得好: 「你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你的人生,自己想要的自己爭取。」
所以一個人想要什麼,得靠你自己,比如體面和尊嚴,比如愛與被愛……
人這一生,總得愛著點什麼
汪曾祺老先生曾經說過:「人一定要愛著點什麼,它會讓我們變得堅韌、寬容、充盈。」
對于茉迪來說,尤其是這樣。
在很多個難過的日子里,茉迪總會找些事來做,比如拿起她的畫筆來畫畫。這是她小時候就有的愛好,畫筆陪她度過了很多灰暗的時光。
茉迪用她的工資買來了顏料,在小屋的灰墻上又開始繪畫了,看上去五彩斑斕,窗戶上也被畫上了漂亮的郁金香花。
路易斯回來時看到換了模樣的小屋,片刻的錯愕過后,竟然沒發脾氣,只是告訴她,放工具的地方不要畫,其他地方隨便。
一天,一個從紐約來的女人桑德拉找上門來,因為路易斯收了她的錢,卻沒有送魚去。路易斯沒在家,茉迪答應代為轉告。
可就在茉迪就要關上門的時候,桑德拉卻忽然被她身后墻上的畫作所吸引,眼中露出了驚艷的目光。
從桑德拉的這件事中,茉迪覺得路易斯的買賣全憑腦袋來記,難免會出差錯,于是委婉地提出想用卡片來替他記下每一筆交易,路易斯同意了。
在陪路易斯去給桑德拉送魚的時候,茉迪遞上了一張送貨付款的記錄卡片,桑德拉這才釋然,隨即表示自己十分喜歡卡片背后茉迪畫的畫,愿意付錢買這樣的卡片。
于是茉迪正式的畫作生涯開始了。她每天花費了更多的時間來畫畫,做更多的卡片來換錢。
她畫春天的綠葉,畫夏天的池塘,畫秋天的原野,畫冬天的白雪,漸漸地,她的畫里還出現了路易斯……
她透過窗戶,看到了劈柴的路易斯,嘴角逐漸浮上笑意,這個粗糙的男人不知道什麼時候慢慢走進了她心里。
他不懂什麼藝術,卻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她:
幫她買顏料,替她干活,還處處維護她,也懂得了照顧茉迪的感受,在她不同意賣某幅畫時,他也會把收好的錢再退回去。他還時常用板車推著茉迪穿過茫茫荒原,笑得像個孩子一樣……
兩個人的感情逐漸升溫,直到有一天,茉迪忍不住主動表白了路易斯,說自己很喜歡他,他也需要她。
路易斯其實早就愛上了茉迪,于是兩個人幸福地結合了。
在結婚的當天晚上,兩個人相擁起舞,茉迪踩在路易斯的腳尖上,輕輕說:「我們就好像一雙落單的襪子……我是樸素的白色棉襪。」
路易斯打斷她說:「不,你是高貴的寶藍色的,或是吸引人的金絲雀黃色的……」
三毛說:「人這一生,一定不要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
為什麼會有人生逆襲、命運反轉這回事,因為心中有光的人,就能把生活照亮,熱愛、執著、努力,會讓一切都皆有可能,讓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茉迪的畫作越來越好,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她很快就出名了。甚至連尼克松總統都寫信來向她索畫。
但兩個人還住在那個小房子里,家庭的分工模式卻有了改變,茉迪更多的時間用來專心作畫,路易斯幾乎包攬了全部家務。
他還是心軟嘴硬,茉迪畫畫的時候總是被蒼蠅打擾,建議裝一個紗門,他嘴上不答應,卻在隔日默默地把紗門裝好。
他們的家變得喧囂起來,小屋內外擺滿了畫作,就像一個座落在田野中的畫廊。
買畫和來參觀的人每天絡繹不絕,還有不少記者來采訪,這讓茉迪和路易斯的形象常在電視欄目中出現。
但在采訪時,路易斯還是不改愛說反話的毛病,而對鏡頭,他抱怨茉迪不做家務,自己每天都要辛苦地做更多的事情。
這樣的表達方式自然招來了觀眾的非議,抨擊他的話語像雪片一樣飛來,這讓他很苦惱,他也越來越覺得,自己也許真的像別人說的那樣,配不上才華橫溢的茉迪。
這讓他們的相處變得別扭起來,終于兩人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路易斯說,現在他每次回家都要應對一群亂乎乎的人,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只想要一個安靜的家,如果沒有茉迪,他會生活得更好。
這樣的話很傷茉迪的心,茉迪氣得離開了他,跑到了桑德拉的住處。桑德拉收留了她。
兩人在閑聊時,桑德拉問她為什麼有那麼多作畫的靈感,茉迪說,她要的不多,一間小屋,一扇窗就足夠,窗外的風景每一刻都不同,而一切浮生,都已被框成了一幅畫。
晚上茉迪難以入眠,她開始想念路易斯,她忽然醒悟,對于愛,她要的也不多,只要路易斯的陪伴足矣。
而在那一夜,路易斯也是孤枕難眠,他也終于明白,茉迪無形中已占據了他心里最重要的位置。
第二天,路易斯就開車來接茉迪回家,兩人在田野的秋千架上促膝談心,茉迪笑著對路易斯說:
「你看那邊天上的云,多像一個女人。」
路易斯卻深情款款地對她說:「我的眼里只有你,我的妻子。」
從此以后,兩人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一起度過了很多年。直到茉迪67歲的時候去世。
臨去世前,茉迪拉著路易斯的手說:「我被你愛過,深愛過……」
桑德拉曾經問過茉迪一個問題:「為什麼你的一幅畫里,樹葉有的是綠色,有的又是紅色,你到底在畫哪個季節?」
茉迪回答:「這是所有美好季節的結合。就像下雨有人覺得悲傷,有人卻欣喜自己聞得到雨水沁透泥土的芬芳。」
生活,大抵如此。
沒錯,對于生活的感受,每個人各有不同,也因此把生活活成了各種版本。
而有人說:一個人最大的成功,就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把生活活成你喜歡的樣子,幸福的真諦就是如此。
電影《茉迪》,是一部傳記片,真實地記錄了一個生活中的原型。現實中的茉迪是加拿大一位有名的民間藝術家。
她成名以后,依然沒有離開馬歇爾鎮的那間小屋,依然選擇和路易斯相伴終生。
茉迪的人生底色很灰暗,但她卻有一顆能夠感受美好的心靈,所以她追逐著她的夢想,愛著她的所愛,幸福著她的幸福,就像她手中的畫筆,為自己描繪了一個多彩人生。
《飛屋環球記》中有句話令人印象深刻:
幸福,就是每一個微小的生活愿望達成,當你想吃的時候有得吃,想被愛的時候有人來愛你。
其實,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陋室傾聽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緣。
紅塵來去散無痕,烹煮文字療人心。
我遇見你,然后遇見我自己,歲月無情,讓我和你,一起領教。